方文亮,男,1938年12月出生,云南省峨山县人。研究员,中共党员。1963年8月毕业于昆明农林学院(现为西南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同年分配于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1985年改为云南省林业科学院,2018年更名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工作。1964年3月至1985年5月在云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漾濞核桃研究站(2011年更名为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2018年更名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漾濞核桃研究院)基层工作;1985年6月回到云南省林业科学院(现为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时任经济林木研究所首任所长,直到1998年12月退休,退休后仍工作至今。1964~2019年,与科研团队一起开展了云南核桃种质资源调查,选出‘漾濞泡核桃’‘大姚三台核桃’‘昌宁细香核桃’‘华宁大白壳核桃’等26个晚实农家良种。选用中国北方早实核桃与南方良种核桃进行远缘种间杂交育种,该项工作持续30余年,培育出5个杂交早实新品种,其优点是早实、丰产、优质、耐寒、早熟及树体矮化,均已审定、推广,为云南良种化栽培核桃打下坚实基础,结束了云南和西南地区没有早实核桃的历史。针对核桃嫁接成活率低的难题,开展了“核桃高效嫁接技术研究”,经过10多年的研究,成功地使核桃嫁接成活率达到80.5%一98%,解决了几百年来的难题,促进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1985~2017年,先后任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经济林协会木本油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林学会理事等学术团体职务9个,此外还是云南省昆明市第八届政协委员。科研工作50余年来,曾主持完成国家及云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6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云南省科技兴林一等奖1项。另外,参与研究项目2项,均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84年获中国林学会“劲松奖”;1998年被评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2008年被评为“首届中国核桃产业十大影响人物”;2009年被评为“中国干果产业突出贡献人物”;2015年被云南省委评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8年获云南省“银发铸辉煌”老科技工作者突出贡献奖;2019年被评为“云南省助力乡村振兴先进个人”;201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工作以来,曾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或先进工作者。工作至今,先后多次到云南省16个市(州)、100多个县(市),以及贵州、广西、四川、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新疆、甘肃等省(自治区)进行学术交流及培训,举办培训班千期以上,授训人员达数万人之多。培训期间跋山涉水、走村串寨,人们亲切称其“方老师”“方核桃”。工作以来,结合核桃产业及科研交流的需要,先后撰写了《漾濞核桃》《试论核桃良种繁育》《核桃高效嫁接技术研究》《核桃杂交育种研究》等论文100多篇,分别在《经济林研究》《西部林业科学》《中国科学报》《科学试验》《云南林业》等省内外重要报刊上发表。同时撰写了科普丛书《云南核桃简介》《云南核桃低产园提质增效改造技术》《核桃栽培管理技术100问》及《云南核桃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教材等;参加编著的(核桃、油茶、油桐、油橄榄栽培技术》《中国果树志·核桃卷》《云南主要林木种质资源》等书已出版发行。宁德鲁,二级研究员,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经济林木研究所所长,高原木本油料种质创新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云南省木本油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云南省木本食用油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首批“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2014年被评为“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第二十二届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第十二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019年云南省“云岭学者”。主要从事木本油料良种选育及栽培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等项目10余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选育核桃、油橄榄省级良种21个,新品种2个;获授权相关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项:以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主编著作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