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先秦儒、道思想中的个人主义传统
第一节 先秦儒家的个人为本倾向
第二节 先秦道家的个人主义主张
第三节 秦汉之际道家的政治转向
第四节 魏晋以后儒家的修身转向
第二章 汉唐史书和佛经中的“自由”概念
第一节 传世文献中最早的“自由”语词
第二节 汉唐年间史书中的“自由”词义
第三节 佛学译者对“自由”概念的提升
第三章 宋代以降“自由”概念的流转与凋零
第一节 道教对佛教“自由”概念的吸纳
第二节 宋明诸儒对“自由”语词的拒斥
第三节 明清学者对“自由”概念的改造
第四章 近代欧洲自由观念的兴起与蜕变
第一节 古代雅典城邦时代的“eleutheria”概念
第二节 欧洲中世纪的“libertas”概念
第三节 近代欧洲的“liberty/freedom”概念
第五章 来华传教士与西洋“liberty/freedom”概念东渐
第一节 马礼逊《华英字典》中的“自主之理”
第二节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自主之理”
第三节 裨治文的“各安其分”与“恪遵自主”
第六章 鸦片战争后中外条约的“liberty/freedom”翻译
第一节 中英条约中的“liberty/free”翻译
第二节 中美条约中的“free/liberty”翻译
第三节 “liberty/free”译文省略背后的政治考量
第七章 “自由”和“自主”在传教士译著中的重生
第一节 同光之际西政译著中的“自由”概念
第二节 《佐治刍言》中的“人人自主”概念
第三节 甲午前后传教士的“自主之权”学说
第八章 “人人自主之权”与儒家思想内核的松动
第一节 儒家士人对“liberty/freedom”的早期接触
第二节 马建忠的性法之纲:“敬己”与“敬人”
第三节 康有为的大同之道:人人有自主之权
第九章 甲午战后官学两界的“人人自主”之争
第一节 湖南士子的“人人有自主之权”诉求
第二节 张之洞对“人人有自主之权”的批驳
第三节 何启、胡礼垣对张之洞学说的反批评
第十章 严复“自由”对儒家“不变之道”的颠覆
第一节 严复“自由”思想的隐匿来源
第二节 以西洋“自由”解构儒家“不变之道”
第三节 严复“自由”概念的构成逻辑
第十一章 甲午战前的日本“自由”及其在华反响/“自由”演化史:一个中国概念的近代重生
第一节 日本新学“自由”话语的形成
第二节 甲午战前日本“自由”在中国的反响
第三节 黄遵宪对日本“自由民权”思想的质疑
第十二章 梁启超东渡与中国“自由”的变与不变
第一节 梁氏东渡以前隐含的“人人自主”逻辑
第二节 《佳人奇遇》译介与“国权自由”的引入
第三节 坚持以个人自由为本的国家自由
第十三章 东渡青年与“自由”逻辑的根本转换
第一节 庚子事变与东渡青年的“自由”转向
第二节 以反抗君主政体为前提的“国民自由”
第三节 游离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人民自由”
第十四章 清末思想论争与“自由”概念的儒学回归
第一节 康有为对革命青年“自由”的驳斥
第二节 梁启超对革命青年“自由”的批评
第三节 严复对革命青年“自由”的不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