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 陶渊明作为哲学家的缘由
二 陶渊明作为哲学家的特质和地位
三 陶渊明哲学思想的框架和本书的设想
陶渊明的世界观
一 “两个世界”的划分
二 “两个世界”的特征
三 “两个世界”共在的统一
陶渊明的本体论
一 “道德”:陶渊明本体论的核心
二 “任真”:陶渊明“道德”本体的根基
三 “自得”:陶渊明“道德”本体的特征
陶渊明的方法论
一 言辨与析义
二 会意与忘言
三 象征与感应
陶渊明的价值观
一 陶渊明价值观的特征
二 陶渊明价值观的实质
三 陶渊明价值观的践履
陶渊明的德性论
一 德性的内容
二 德性的实质
三 德性的意义
陶渊明的涵养论
一 “虚”“静”的涵养
二 “勤”“勉”的涵养
三 涵养的意义
陶渊明的境界论
一 “自然”境界
二 “自足”境界
三 “自乐”境界
陶渊明的生命观
一 对生命的认识与态度
二 生命中的喜怒哀乐
三 对于死亡的态度
陶渊明的爱情观
一 与“道德”相一致的爱情观
二 归于“闲正”的爱情实质
三 “灵与肉”并发的爱情内容
陶渊明的文艺观
一 陶渊明文艺观的特征
二 陶渊明文艺观的实质
三 陶渊明文艺观的贡献
陶渊明的政治哲学
一 陶渊明政治哲学的经验内容
二 陶渊明政治哲学的理论图景
三 陶渊明政治哲学的制度设计
陶渊明的历史观
一 陶渊明的历史发展观
二 陶渊明历史观的实质
三 陶渊明的英雄观
陶渊明的大同说
一 大同社会的理论内涵
二 大同社会的特征
三 大同社会的基本构想
陶渊明哲学思想的渊源
一 历代对陶渊明哲学思想渊源的研究
二 陶渊明哲学思想的《诗经》渊源
三 陶渊明对“诗”的“道德”传统的继承
陶渊明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 陶渊明哲学思想在宋明之前的影响
二 陶渊明哲学思想在宋明时代的影响
三 陶渊明哲学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的影响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