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
1.1 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相关研究进展
1.5.1 城镇化概念外延与内涵演变
1.5.2 土地利用变化与城镇化发展关系研究
1.5.3 土地利用冲突研究
1.5.4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研究
1.5.5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研究
1.5.6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1.6 基础理论
1.6.1 “反规划”理论
2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2.2 社会经济发展
2.3 人居环境发展水平
2.4 发展规划
2.5 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 城镇化发展与关键要素系统分析
3.1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对效率评价
3.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2 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对效率的时空格局分析
3.1.3 土地城镇化的冗余分析
3.1.4 环杭州湾城市群未来人口发展的重点区域
3.2 基于“人口-土地-产业”的城镇化耦合发展水平评价
3.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2.2 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发展基本状况分析
3.2.3 人口、土地、产业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
3.2.4 人口、土地、产业耦合度协调度分析
3.3 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研究
3.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3.2 城镇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3.4 小结
4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基于结构和功能分析
4.1 新型城镇化内涵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现实要求
4.2 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演变——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
4.3 新型城镇化发展复杂系统本质特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4.4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4.1 指标体系
4.4.2 指标权重和城镇化质量计算
4.4.3 数据来源和预处理
4.5 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整体分析
4.6 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4.7 城镇化质量与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的关系分析
4.8 城镇化质量演变的驱动因素分析
4.9 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路径
4.10 小结
5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5.1 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分析
5.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1.2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5.1.3 景观格局分析
5.1.4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分析
5.1.5 土地利用转型分析
5.2 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及时空演变分析
5.2.1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与计算
5.2.2 生态用地面积和结构变化分析
5.2.3 生态用地整体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5.2.4 不同类型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5.3 小结
6 环杭州湾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评估
6.1 土地利用空间冲突内涵的界定
6.2 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时空分异与复杂性分析
6.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2.2 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时空变异特征及尺度效应
6.2.3 空间异质性分析
6.2.4 空间冲突变化时空分异的关键因素分析
6.3 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的驱动因素分析
6.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6.3.2 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6.3.3 回归模型拟合度比较
6.3.4 风险因素的全局和局部效应
6.4 小结
7 环杭州湾城市群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7.1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内涵
7.2 生态环境敏感性测算方法及评价因子选取
7.2.1 评价因子选取与分级
7.2.2 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
7.2.3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7.3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空间分布研究
7.3.1 单因子评价
7.3.2 综合评价分析
7.4 小结
8 土地利用的多功能性与综合效益研究
8.1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估
8.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8.1.2 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分析
8.1.3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现状与趋势
8.1.4 土地利用功能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
8.1.5 土地利用子功能对土地利用系统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8.2 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正负效益研究
8.2.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8.2.2 正负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8.2.3 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正负效益分析
8.2.4 各土地利用类型正负效益空间格局评价
9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环境效益研究
9.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9.1.1 研究方法
9.1.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9.1.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尺度与多梯度分析
9.1.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弹性分析
9.2 生态用地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9.2.1 研究方法
9.2.2 生态用地时空格局变化
9.2.3 生态用地吸霾价值的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9.2.4 生态用地景观格局与吸收雾霾价值相关性分析
9.2.5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