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对村镇体系规划与新能源发展均赋予了极大的重视与关注,本书通过引入能源景观理论对村镇规划与能源规划领域进行交叉研究,将生物质能载体作为研究对象,量化其时间、空间分布规律,运用能源建模、空间分析手段优化生物质热电联产电厂的选址与网络空间分布规律,致力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规划模式。在对目前较成熟的能源景观分析模型——基于GIS技术的生物量模型和时间空间生物量模型进行系统的剖析后,提出更加适合中国寒地特色的村镇体系新能源空间规划,通过生物质能源发展网络的形式加以落实与表达。 实现上述意图并构建模型的基本单元是可以满足冬季采暖与用电需求的生物质热电联产电厂,这是适合寒冷地区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有效途径。本书旨在研究村镇体系生物质热电厂网络分布密度对热能利用效率产生的影响,通过确定热能传输阈值、热能需求分布、热能输出效率、热能传输损耗等一系列二级分析因子,进而建立生物质热电厂网络模型,依据热能需求分布状态运用GIS工具对多方案进行优选以确定佳热能传输阈值,终生成一系列能够建立起有利于提升热能利用效率的生物质发展网络的逻辑算法与选址原则,促进寒地村镇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浪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175,基于能源景观理论的寒地村镇体系生物质能空间规划研究,7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