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思绪时代:在超然与入世之间

思绪时代:在超然与入世之间

思绪时代:在超然与入世之间

定 价:¥68.00

作 者: 高山奎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00070 出版时间: 2017-11-01 包装:
开本: 16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对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做出哲学性的思考。全书包含三个部分:第一篇“教育漫谈”,包含十三篇教育文章,论及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高等教育如何教书育人,以及为人父母者如何做好孩子的“老师”等问题;第二篇“万象杂说”,是对当下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问题、二胎问题、追星问题、饮食文化等话题的漫话随笔;第三篇“哲思片简”,包含一些图书评论和元哲学问题的形上思考。 全书力求摆脱学院化的文风,又不拘泥于具体事件的琐碎分析,而是试图从个体安身立命的思想经验出发,借助儒家学问义理和西方哲学的思想资源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面相加以阐释发微。

作者简介

  1979年生,黑龙江汤原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2013—2014),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2015—2017),第三届“思源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奖”获得者,《现代外国哲学》特约编辑。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十多项。出版译著一部:《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华夏出版社,2013),在《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现代哲学》《哲学动态》《人文杂志》《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辑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研究领域包括古希腊哲学、犹太哲学、西方政治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近年来研究兴趣逐渐(从“古今之争”)转向对元哲学(“天人之际”)的思考。

图书目录

目   录


自序(1)


上篇 教育漫谈



知识批销与智慧通达 

———管窥现代教育之“恶”及其根源 (3)


“将沙包扔远点儿”与“have a fun” 

———试论中美基础教育理念的根本差异 (8)


吾国高教病理分析及其对策(14)


高校学生管理应当走出“城管思维” (34)


中国式教育问题的症结关键在于如何革新中学教育(36)


流浪在外VS离家—还家 

———刍议中国当下教育的德性缺失 (38)


数据为尊何时休 

———从武书连“大学排行榜”风波和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所想到的(41)


身份角色与自我实现如何两全? 

———对身为人母的妈妈们说几句话 (45)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浅谈为人父母者的责任 (47)


慈父!严父!父亲的当为与不为(50)


我不希望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一个“好”孩子(52)



为何高考必考数学  大学文学院系不讲创作 音乐学院不讲通俗 唱法? (54)


第二洞穴与阅读古书的必要(56)



中篇 万象杂说



自我放逐、体制不公还是褊狭教育 

———从浙江温岭医暴案探窥医患关系紧张之症结 (61)


从 理想国 技艺—德性关系探窥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及其 解决(71)


二胎的困惑及其哲学思考(74)


旁观者真的比当事人“明”吗? (77)


当“东方不败”变成纯情玉女:浅析商品化时代的爱之本质(80)


符合民意的立法便是善法吗? (83)


试论自由的多重面相及其当下困境(87)


在一个数量—同质化的世界 我们如何安适自处(91)


自由民主制为何在中国近代如此虚弱? (95)


人的成功真是命定的吗? (100)


从微信“红包拜年”看现代性的“技术座驾” (103)


试析“无人故意为恶”何以可能? (106)


纯正思想理应远离浮华(109)


断想三则:论雅—俗艺术、追星与认清自我(111)


为何传统婚礼远比结婚证书更有力地维护婚姻(118)


中美饮食文化的三个根本差别(120)


怀念写信的日子(122)



下篇 哲思片简



一幅政治哲人的思想地图 

———读谢帕德的 施特劳斯与流亡政治学  (127)


“生命的学问”与“知识的学问” 

———读科拉科夫斯基 日常生活札记  (131)


帝国的没落与正义的寻求 

———读黄仁宇的 万历十五年  (136)


如何重估我们的传统? 

———读卿文光先生 思辨的希腊哲学史(一)  (142)


试论我们时代的哲学口味(149)


哲学真的无用吗? 

———行在yosemite(优胜美地)路上的思考 (153)


关于政体与政道思维的一点看法(156)


试论治学研究中的“主义”与“问题” (159)


后现代思潮的两个隐秘冲动(161)


试论现代哲学的实践转向及其主体论根据(165)


不是风动、幡动 而是心动:从六祖慧能到斯宾诺莎(169)


人为什么会信仰宗教? (171)


基督教为何反对并最终超越了多神论和偶像崇拜(173)


共同体存在必要性的古典哲学依据(175)


价值批判中的怨恨问题研究 

———从尼采和舍勒的关系上看 (177)


哲学解释学:实践哲学的当代复兴(190)


试论卢卡奇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掘进(201)


试论“西马”教学的内外兼修(213)


施特劳斯思想二十年研究述评(1990—2010) (220)


参考文献(245)



后记(251)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