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正朝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方向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文化互通日益频繁,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如此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需要培养大批能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那样,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种人才必须“既懂自己的专门业务,又会使用外语处理自己的业务”(许国璋,1978:22)。因此,当代的大学英语教学已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外语以利于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是要引导学生将外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来传播中国思想、学术、文化,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开拓世界市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谈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特点时指出:“我们的舞台是国际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标准是世界标准。”(陈宝生,2016)此外,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经济模式等,也促使知识学习、获得、产生的方式发生着变化,这无疑又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更大的冲击、挑战和机遇。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武器来应对国际形势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呢?马克思曾经说过:“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转引自王守仁,2017:61)因此,我国国民的英语能力将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影响捍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