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
前言
《针灸治疗学》
校注说明 003
前言 006
1 内科病证 006
1.1 感冒 006
1.2 咳嗽 008
1.3 哮喘 011
1.4 咳血 013
1.5 失音 015
1.6 呃逆 017
1.7 反胃 019
1.8 噎膈 020
1.9 胃脘痛 022
1.10 胃下垂 024
1.11 呕吐 025
1.12 腹痛 028
1.13 腹胀 030
1.14 泄泻 031
1.15 痢疾 034
1.16 便秘 036
1.17 脱肛 038
1.18 黄疸 040
1.19 胁痛 041
1.20 眩晕 044
1.21 中风 046
1.22 口眼歪斜 048
1.23 胸痹 050
1.24 惊悸 052
1.25 不寐 054
1.26 多寐 056
1.27 健忘 058
1.28 癫狂 060
1.29 痫证 061
1.30 郁证 063
1.31 头痛 065
1.32 面痛 068
1.33 痹证 069
1.34 痿证 071
1.35 腰痛 073
1.36 漏肩风 075
1.37 消渴 076
1.38 脚气 077
1.39 鼓胀 079
1.40 水肿 081
1.41 淋证 083
1.42 遗精 084
1.43 阳痿 086
1.44 遗尿、小便不禁 087
1.45 癃闭 089
1.46 汗证 091
1.47 无脉证 092
1.48 疟疾 093
2 外科病证 095
2.1 红丝疔 095
2.2 瘰疬 096
2.3 缠腰火丹 098
2.4 丹毒 099
2.5 湿疹 101
2.6 风疹 102
2.7 白疕风 104
2.8 鹅掌风 105
2.9 白癜风 106
2.10 油风 107
2.11 粉刺 108
2.12 扁平疣 109
2.13 鸡眼 110
2.14 筋瘤 111
2.15 脂瘤 112
2.16 乳痈 112
2.17 肠痈 114
2.18 痔疮 115
2.19 落枕 117
2.20 冻疮 118
2.21 破伤风 119
2.22 蛔厥 120
2.23 肠梗阻 121
3 妇科病证 122
3.1 月经不调 122
3.2 痛经 124
3.3 闭经 126
3.4 阴挺 127
3.5 崩漏 128
3.6 带下病 130
3.7 妊娠恶阻 131
3.8 胎位不正 132
3.9 滞产 133
3.10 胞衣不下 134
3.11 恶露不绝 135
3.12 乳少 137
3.13 产后腹痛 138
3.14 子痫 140
3.15 不孕 141
3.16 脏燥 143
4 儿科病证 144
4.1 顿咳 144
4.2 小儿腹泻 146
4.3 小儿疳积 148
4.4 小儿惊风 149
4.5 小儿痿证 152
4.6 小儿遗尿 153
4.7 痄腮 154
4.8 丹痧 156
4.9 痴呆 157
5 五官科病证 158
5.1 近视 158
5.2 目赤肿痛 159
5.3 色盲 160
5.4 斜视 161
5.5 针眼 162
5.6 眼睑下垂 163
5.7 暴盲 164
5.8 迎风流泪 165
5.9 耳鸣、耳聋 166
5.10 聤耳 167
5.11 聋哑 169
5.12 鼻衄 169
5.13 鼻渊 171
5.14 牙痛 172
5.15 咽喉肿痛 173
5.16 梅核气 175
6 急症 176
6.1 高热 176
6.2 厥证 179
6.3 脱证 181
6.4 中暑 182 0
7 其他病证 184
7.1 坐骨神经痛 184
7.2 枕神经痛 185
7.3 面肌痉挛 186
7.4 多发性神经炎 186
7.5 桡神经麻痹 187
7.6 尺神经麻痹 188
7.7 腓总神经麻痹 188
7.8 股外侧皮神经炎 189
7.9 颈椎病 189
7.10 雷诺病 190
7.11 红斑性肢痛症 191
7.12 单纯性甲状腺肿 192
7.13 甲状腺功能亢进 192
7.14 震颤麻痹 193
7.15 小舞蹈病 194
7.16 白细胞减少症 195
7.17 肥胖症 196
7.18 晕车、晕船 197
7.19 针刺戒烟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