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77年恢复高考,笔者考进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师从杨清、郭占基、孙文龙等教授。心理学入行40年,常有人问笔者:“人都会患心理病吗?”“心理病是遗传的吗?”《心理病·案》一书可以解答这些问题,《心理病·案》是与《心理检测技术概论》教材配套、专答“心理病·案”问题的自学书。俗话说,读书改变命运,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还须破除“圣贤所言皆无非”的观念。笔者童年在北京小学,北京第31中学读书,未及毕业便失去升学权利,后在农场任教自学读书。恢复高考后,笔者上了大学,本硕七年,攻读常态与病态心理。人生多有曲折、逆境、意外,笔者时常感谢这些经历,是它使我早年成熟;是它使我沉稳不敢轻浮;是它使我遇挫折不曾倒下;是它使我知晓人生是付出不是索取:是它使我走上读书、教书、应用、著书这条路。蹉跎人生,顺心而为。笔者认为:长久保持心理健康的人并不常见,而每一个人都可能患心理病。在动荡年代,历尽磨难、无可奈何与不幸,使心理病患者增多;在信息爆炸、虚拟社交时代,也会使人易患焦虑、抑郁等心理病。《心理病·案》一书,有益于人们对心理病自知与他知。过去因缺乏科学理论支持,才致社会上“封建迷信”“鬼神灵异”等说法横行。现在,认知研究“心理病·案”,适用个案法和实验法,探寻常态向病态心理的演变因素,可以揭示“心理病·案”发生的脉动。人患心理病,不必羞耻掩饰,宜早诊疗早康复。笔者主张:城乡社区应建立由医生、社工、民警等组成的心理卫生室;开辟刑事、治安“心理病·案”分析检测研究新路径:既检测人内隐自我认知、现时心态等有无变异,又评判人外显行为、微表情等是否异常。刑事、治安个案应当优先考虑是否病态心理者所为。笔者心理学入行40年,对人的心灵的敬畏与日俱增。“心理病·案”现象对任何社会都是慢镜头海啸,使社会管理难题不断增多,需要我们认真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