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为了自身的生计所需而从大自然中获取资源的行为长期存在。人类足迹几乎遍及全球所有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始性和完整性受到来自人类的挑战逐步升级。在人类发展需要和自然生态系统留存的这一对矛盾中,人类为了能可持续地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之一便是划一定区域空间,对其内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要素给予保护,即为自然保护区,其在全球的名称不同,但设立的基本目标是相似的。自然保护区虽设定范围被保护,但仍面临着人类开发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和威胁,如旅游活动。在我国,由于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区域差异,自然保护区受到来自人类各种活动的威胁和承载能力也存在差异。在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反应敏感度较高,且干旱区生态效应对全国尺度都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为了探索干旱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健康评估的技术方法、制定建设项目和旅游活动对干旱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技术规范,以及推广现有干旱生态系统类型科普基地的示范性经验,国家环保公益性科研专项提出了“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生态稳定性评估与社会服务功能研究”项目,并以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研究。《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影响研究》即为此项目子课题“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影响评价技术研究”的主要成果。《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影响研究》中“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的提法也是来自于此项目指南。本研究以较早发展沙漠型旅游的宁夏中卫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为主要案例区,为了对照研究之便,同时也涉及类似的干旱沙漠生态系统如内蒙古哈腾套海自然保护区、巴丹吉林沙漠湖泊自然保护区等,以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和游客旅游活动为行为对象,分析此类活动对干旱沙漠生态系统及其要素的影响。影响对象涉及土地覆被、植物、野生动物、水环境质量、视觉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等,此外还从管理技术角度提出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容量管理措施,并初步构建了旅游生态影响评价的技术规范建议稿。研究成果试图对构建干旱沙漠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影响的评价技术途径,期望能适用于全国类似区域的旅游生态影响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