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多种华贵头衔的孔子,几乎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他用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人、怎样做人的答案,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伟大贡献。朱熹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宋初宰相赵普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孔子的评价之高。2000多年来,对于中国人来说,《论语》一直是必读之书。《论语》所论及的是人类共同的、恒久不变的核心价值,在我们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至治国,小至齐家,外至为人处世,内至修身养性,我们都可以从中找到需要学习的东西。《论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正如孔子的“温故而知新”道理一样,它应是常读常新的。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论语》中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与“礼”。“仁”就是爱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是古代社会行为规范、仪式的总称,包括礼仪、礼节和礼貌等。孔子把“仁”作为道德标准,把“礼”视作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是做人的根基,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孔子认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这种以礼乐教化世人、治国安邦的总体思想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流。在封建社会,儒家思想被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成为几乎所有王朝的主流意识,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文化的各种深层观念,无不有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文化注重人的道德修养、以天下为己任的美德和为国家坚贞不屈的崇高气节,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以及忠、孝、仁、义、礼、智、信的教化,成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加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