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视角下创意人才空间集聚行为与效应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对我国创意人才的“集聚态势”(Situation)展开分析,采用修正的人才规模区位熵指标(LQ)进行省际层面的集聚比较与原因剖析。结果显示,我国创意人才集聚于东部地区的不均衡特征表现明显,但近年来出现了“中部城市明显改善”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层次分异、节点明显,折射出在空间结构上有向好的萌芽态势。在城市内部,创意人才主要聚集于新兴创意园区、城市衰败区以及文教区周边,表现为政策引导型、空间迁移型、空间极化型三种类型。(2)为探讨创意人才在上述空间的集聚演化(Evolution),《CAS视角下创意人才空间集聚行为与效应研究》依循“案例一理论”的归纳法逻辑,对北京宋庄、深圳大芬村展开案例探讨与评述分析,以此为基础,将创意人才集聚演化的过程概括为“萌芽起步一吸引提升一根植与成熟一自增强一衰退或更新”五个阶段,与此相对应,创意人才在上述阶段的流动特征依次表现为“初始人才创业活动一外部人才吸引流入一本地嵌入与根植一群内流动与成长一人才更新或流出”。(3)创意人才在集聚演化中具有怎样的行为表现(Performance)?这涉及“人企关系”和“人际关系”。其中,“人企关系”包括人才对不同企业的流动选择以及组织内保留两个方面。《CAS视角下创意人才空间集聚行为与效应研究》通过纳什均衡模型的博弈分析,发现组织激励在创意人才企业选择中影响显著,但组织激励对创意动力的激发将因创意人才自身能力的限制而遭遇多个停滞期,从而导致当企业知识平均增长率低于创意人才的学习能力时,人才的成长受限,组织激励对创意激发失效,人才的流出意愿相应增强。创意人才在集聚中表现出寄生、双赢、共济三种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CAS视角下创意人才空间集聚行为与效应研究》运用创意生态理论,通过Logistic增长模型和Lotka-Volterr模型,对其人际关系的稳定性均衡展开数值分析,从而证实:双赢型创意人才人际关系的稳定在于合作互利、达人达已,而寄生型人才的稳定性条件则为此消彼长、相互牵制。(4)集聚效应(Effects)是人才集聚量变与质变的结果。《CAS视角下创意人才空间集聚行为与效应研究》采用CAS理论的四个通用特征和三个主导机制,对集聚效应产生的内在逻辑予以梳理和明晰,并将其概括为“完成初始集聚一信息共享形成一知识溢出、知识协同产生一创意人才与企业非线性改变一区域效应形成”五个关键环节。沿“创意人才一创意企业一集聚地”三个尺度,《CAS视角下创意人才空间集聚行为与效应研究》同时对创意人才集聚的学习成长效应、创新效应、区域效应展开剖析,认为职业发展的正反馈与突跃效应、知识溢出效应是学习成长效应形成的两大关键;而创新效应依赖于集群内的知识协同,区域效应主要通过品牌效应、马太效应和羊群效应得以实现。(5)以上海为样本,对创意人才的集聚行为与效应展开实证研究。人才层面,基于对园区内创意人才的问卷调查,从“群体特征、影响因素、行为表现、集聚效应评价”四个方面展开对“集聚行为”的实证分析。城市层面,对上海创意人才过去十年的“集聚效应”进行分析,发现其在社会网络缔结、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不足,使知识溢出效应受限。产业层面,采用24个创新城市的面板数据,从创意人才集聚规模、集聚强度、集聚均衡度三个维度,探讨创意人才集聚的空间演化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投入一产出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创意人才的集聚均衡度对产业的生产效率造成损失,但集聚规模、集聚强度则对其产生正向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