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三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共分为六章,前三章为色彩构成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探讨色彩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色彩构成所必须研究的有关色彩的物理知识、生理知识、心理知识以及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色彩体系等。通过这些理论基础知识和方法的学习,能够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思考能力、表现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同时,在强化基础训练中还应注重研究色彩的生理效应、心理效应、意象特征,力求从多角度,多渠道、多途径拓展色彩的创意方法。后三章实训部分主要是根据色立体的各种构成形式进行探讨、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色彩对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加强学生对色彩的组织形态和色彩特征的认识,通过对不同形态、不同构成方式的组合,掌握色彩之间科学的和谐关系、协调关系、整体表现关系。通过对色彩的属性、对比、冷暖、面积、位置、调和等基本构成的认识、掌握在造型和设计构成中所形成的色彩表现方法、应用方法、传达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对色彩的理性认识和感性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