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地区的石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我市现存的石刻来看,上自汉,下迄今,纵贯两千年,横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诸领域,具有颇高的历史考古、史料补充、书法研究、文学欣赏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价值。就以史料价值来说,在大同市现有存碑中,除了大家熟知的《善华寺朱弁碑》、《华严寺镇城修建碑》等许多名碑外,在民间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石刻。如光绪年间灵丘县史庄乡石翁村的《石瓮凿井记》,咸丰年间阳高县狮子屯乡山口头村的《孙多才行状碑》和《赵宣勤自责碑》,民国初左云县的《抗粮碑》,以及《地契碑》、《捐来赈灾碑》、《石联柱》、《石刻鱼缸》等等,不胜枚举。特别是现存于广灵县南村镇百羊村的《打油诗碑》,系民国年间由该村田先生撰写,诗中描述那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可直追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之耐人寻味,感慨万千。石刻可以证史、补史、和纠正官修书面历史记载的舛误,在弘扬民族文化,借鉴历史经验,在为社会主义政治、物质、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晋石刻大全(大同市南郊区卷)》为“三晋石刻大全”的一种,共收录大同市南郊区石刻百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