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几千年的中国玉文化,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它是华夏文明的写照。当代的玉雕大师们必须深入思考时代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观,把它融入玉石之中,并赋予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既是责任和义务,也是神圣的使命和时代的担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一时间,“工匠精神”成为热议的话题,从各种报纸刊物,到网络新闻平台,甚至在微信朋友圈中,“工匠精神”这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也成为刷屏热词。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潜心钻研、认真做事、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事实上,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乏“工匠精神”,因为这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本然体现。精妙绝伦的玉雕石雕、陶瓷漆器、丝绸刺绣等,以及大的工程如举世瞩目的故宫、天坛等,小的如《核舟记》的精细雕刻等,都是工匠技艺的好展现。更多优秀人才、技术从业者,将“工匠精神”为从我发扬,是对传统精神的忠实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