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16年,“天工奖”已历经十五年。“天工奖”的公正、专业、公益、严肃、包容,使得从业者、爱好者们将其评选活动默认为玉雕行业的“年度成果汇报大会”。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玉雕成品市场活跃程度降低,加之和田玉、翡翠等原材料价格疯涨,直接导致和田玉、翡翠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优秀作品减少,改变了“天工奖”参赛作品的品类结构;与此同时,更多新材料、新题材、新的艺术风格、行业新秀不断涌现,使行业呈现新的风貌,所以,“天工奖”的参赛作品及视觉效果与早期大为不同,其实这恰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体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天工奖”十余年积累的关注度不可小觑,当行业的诸多现象集中呈现在这一舞台时,观者会更加敏感地发觉到问题,认为“天工奖”已不复当初,甚至问题重重。究竟是“天工奖”发生了变化?还是行业“格局”发生了变化?“天工奖”举办十五年,每一届获奖作品都经过层层遴选产生的,如今更是从全国各地十余个赛区的五六千件作品中选出五百件送至北京市进行最终评比,在这五百件中,仅十五件左右拔得头筹,获得金奖,比例为百分之三。“天工奖”的公正性、专业性.公益性、严肃性、包容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十五年来,“天工奖”坚持由同一组织机构操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举办,用同一标准严格评定;十五年始终如一的坚持非营利性,这些都是大家看重“天工奖”的原因所在。“天工奖”没有变,那变的究竟是什么?是行业格局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正是大家所看到的问题。究竟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值得大家慢慢感悟。对2016年的“天工奖”,有客观的褒奖、善意的批评、恶意的宣泄,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这些评论平息过后,我们应该明白“天工奖”只是一个展示的舞台。“天工奖”出现的问题,呈现的是行业的问题,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剖析行业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而非简单地诟病“天工奖”。正如“青山肥沃,松柏繁茂;青山枯败,松柏萧条”。十五年坚持公正、严肃、包容、专业、非盈利的性质奠定了“天工奖”公平评选的底气与信心。无论行业如伺变化,“天工奖”从未改变,始终是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