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是一部以河流水系为纲目,广辑博采史事遗闻,详细叙述河流水道渊源及相关自然人文情况的古代历史地理名着,被后世誉为“**贤传”和“宇宙未有之奇书”。而以《水经注》为研究对象的郦学研究涉及经学、史学、地理学、文献学、语言学、考古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诸多问题,综合性较强。理清历代郦学研究发展脉络,可以反观我国传统考据、金石、辞章等学科的发展演变状况。因此,《水经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水经注》不仅述及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古代河流,而且兼及当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状况。它不仅是一部河流水文地理名着,同时也是一部以河流为纲的区域地理名着。在河流与水环境状况早已发生巨大变迁的现代社会,进一步挖掘《水经注》中的环境价值和时代价值,应该是当代《水经注》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故《水经注》研究又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527)所撰。道元字善长,涿州(今河北涿县)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官宦家庭,一生中曾任北魏书侍御史、颖川太守、鲁阳太守、东剂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等职,最后于关右大使任上在阴盘驿亭(今陕西临潼附近)为叛将萧宝寅所害。郦道元毕生勤奋好学,《魏书》和《北史》本传都说他“历览奇书”。他在戎马倥偬之中,撰成《水经注》这样一部巨着(今本尚有三十四万余字)。《水经注》撰述,究竟始于何时,成于何年,无文献可徵。全书出现的最后一个年号是延昌四年(515),郦道元被害于孝昌三年(527),所以大体而言,《水经注》当成于北魏延昌到孝昌的十余年之间。从郦道元被害到隋朝一统,经半个多世纪,洛阳曾数遭兵燹,庐舍为墟。但《水经注》却奇迹般地得以保全。《隋书·经籍志》着录四十卷,仍是完璧。宋初,《水经注》仍完整无缺。不过在景佑年问,北宋朝廷书库崇文院整理书籍,进行编目(《崇文总目》),发现《水经注》已亡佚五卷,《水经注》从此成为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