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工业技术理论/总述东北地区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油气地质(精)

东北地区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油气地质(精)

东北地区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油气地质(精)

定 价:¥78.00

作 者: 周新桂,孟元林 等
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6106918 出版时间: 2017-12-01 包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字数:  

内容简介

  《东北地区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油气地质》主要研究了东北地区依兰一伊通断裂以东的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的生、储、盖特征及其在区域上的变化规律,定量探讨了成藏动力学过程,总结了油气聚集规律。对研究区内的沉积盒地进行了分类排队,预测了有利的勘探地区。研究成果在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通化盆地和红庙子盆地获得良好油气显示。《东北地区东部盆地群中新生代油气地质》可供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与开发的科研、生产人员,以及有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周新桂,男,1966年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油气室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首批杰出地质人才、工程首席专家。长期从事油气地质、资源潜力与战略选区、致密油气储层以及地应力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等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成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如新疆盆山结合部温宿新区在新近系吉迪克组首次获得高产油流,松辽西部外围突参1井中下侏罗统取得油气重要发现,吉林省东部新区获得下白垩统油气新发现,南华北太康隆起西部新区尉参1井上古生界获得页岩气发现等,**了企业勘探投入,支撑了油气体制试点改革。获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2014年地质科技十大进展。出版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十余篇。孟元林,男,196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石油地质家学会(AAPG)会员,纽约LINX研究中心能源顾问网咨询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和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成岩作用数值模拟创始人。《Geological Journal》《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Petroleum Science》《Act a Geologica Sinica》《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等刊物审稿专家。主要从事致密油气与成岩作用、盆地分析模拟、油气勘探、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等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32篇,其中,SCI收录11篇,El收录26篇;主编或参编论著10部;主持和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自然基金项目、省部级攻关项目31玩‘获省部级奖6项,专利2项。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第一节 构造特征
一、大地构造位置
二、构造单元划分
三、深大断裂及其对成盆、成烃与成藏的控制作用
四、盆地的分类
第二节 区域地层
一、地层区划的依据及分区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
第三节 沉积相和古地理特征
一、中小型断陷盆地群的沉积特征
二、中新生代沉积相展布与演化
第四节 中新生代盆地群演化
一、主要构造事件
二、主要构造层划分
三、中新生代盆地群演化
第二章 烃源岩特征
第一节 三叠系烃源岩——一个值得重视的新层系
一、烃源岩岩石学特征
二、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第二节 下侏罗统硅质岩——一个值得探索的新领域
一、那丹哈达地体的基本地质与油气保存条件分析
二、硅质岩岩石学特征
三、硅质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四、硅质岩中轻质油的发现与石油地质意义
第三节 下白垩统烃源岩——一套主力烃源岩
一、烃源岩岩石学特征
二、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节 古近系烃源岩——一套优质烃源岩
一、烃源岩的厚度和岩性
二、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第三章 储层特征
第一节 下白垩统储集层
一、岩石学特征
二、成岩特征与孔隙演化
三、下白垩统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古近系储集层
一、岩石学特征
二、成岩特征与孔隙演化
三、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章 盖层特征与保存条件
第一节 直接盖层宏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一、直接盖层的厚度
二、直接盖层的岩性
三、直接盖层的沉积环境
四、直接盖层所处的成岩阶段
五、直接盖层的排替压力
第二节 中新生代区域盖层的地质特征
一、区域盖层的厚度
二、区域盖层的岩性
三、区域盖层的沉积环境
四、区域盖层的排替压力
五、成岩阶段与封闭性评价
第三节 生储盖组合
一、北部地区发育四套生储盖组合
二、南部地区的四套生储盖组合
第四节 各类盆地保存条件分析
一、叠合盆地一I
二、叠合盆地一Ⅱ
三、单型盆地一I
四、单型盆地一Ⅱ
第五章 成藏动力学与油气聚集规律
第一节 成藏动力学过程模拟的数学模型
一、埋藏史与构造发育史模型
二、地热史模型
三、储层成岩演化史模型
四、生烃史模型
五、盖层排替压力史恢复模型
六、排烃史模型
第二节 典型含油气盆地解剖与成藏动力学分析
一、延吉盆地
二、汤原断陷
第三节 油气聚集规律
一、烃源灶控制着油气的形成与分布
二、储集条件决定了含油气的丰度
三、有效的圈闭是常规油气藏形成的关键
四、区域盖层决定了一个二级构造单元油气分布的层位
第六章 盆地排队油气有利目标区优选
第一节 油气远景评价方法与勘探目标区划分原则
一、评价方法
二、勘探目标区划分原则
第二节 评价结果与不同油气远景类型盆地的分布
一、评价参数选取
二、评价结果与分析
三、钻探成果分析
第三节 资源量统计
一、石油资源量
二、天然气资源量
三、总资源量
参考文献
图版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