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因其对野生动物、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安全带来的危害而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因此成为环境科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昆明市是云南省社会、经济的中心,滇池作为昆明市城市污水的受纳水体,EDCs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滇池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环境行为及生物效应》以类固醇类、烷基酚类、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等典型EDCs为切入点,在建立并优化复杂环境介质中EDCs痕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滇池流域典型EDCs的污染特征和生物效应。重点解决了类固醇类和烷基酚类EDCs羟基一酮基同步衍生化(烯醇化一硅烷化)的核心技术难题,针对不同类型的样品,发展了一系列前处理手段,并结合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建立并优化了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中8种类固醇类和6种烷基酚类EDCs的痕量分析方法,为外其他水域中两类EDCs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系统揭示了滇池水和沉积物中典型EDCs的污染特征,并探讨了其环境来源和归宿;解析了滇池8根柱状沉积物中的EDCs污染特征,追溯了其在该流域的污染历史;系统研究了滇池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典型EDCs的去除效果,并综合评估了出水和剩余污泥排放的生态安全性和对滇池水环境的污染负荷;阐明了22条主要环滇池河流中典型EDCs的污染状况,结合污水处理厂出水,对盘龙江松华坝水库以下河段进行了全程分析,探究了其在盘龙江中的迁移行为。系统研究了滇池野生鱼类中类固醇类和酚类EDCs的污染水平、组织分布和生物富集规律;将滇池网式放养、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网箱暴露和实验室长期低剂量暴露三种模式相结合,阐明了滇池特有的经济鱼类高背鲫鱼中类固醇类和烷基酚类EDCs的生物富集和毒性效应,获得不同环境下生物效应指示终点的变化及其规律,从个体、组织和分子水平阐明了两类典型EDCs对高背鲫鱼的潜在生长发育毒性和长期慢性毒性机理;将环境分析化学与污染物暴露引起的生物效应相结合,将滇池特有的高背鲫鱼作为大型模式动物引入到EDCs毒性效应研究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创新性,在外研究中尚属;阐明了暴露鱼类重要基因表达及自身激素的合成、分泌与鱼类生长发育的关系,建立了剂量一生物效应关系,综合评估了滇池流域EDCs的生物效应和环境风险,研究成果填补了滇池流域EDCs研究的空白,为滇池EDCs的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社会环境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