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设访谈录(上)

定 价:¥64.50

作 者: 暂缺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丛编项: 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53924977 出版时间: 2016-11-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它由分布在全国不同区域的44个生态系统研究站、5个学科分中心和1个综合研究中心组成,分别由中国科学院的21个研究所管理。一支2000多人的研究团队正在CERN开展工作。这44个生态站包括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沼泽、湖泊、海洋和城市等生态系统类型。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科院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南方红壤丘陵以及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东北、西南等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综合科学考察。在考察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生态系统的野外观测试验站。由于这些站的建立处于不同时期,又是多个研究所分别建立,所以都是单独开展观测和研究,观测指标、方法和仪器各异,不能形成统一的观测试验体系,所获得数据和研究结果也难以对比分析。同时中国地域广阔,从北到南跨越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存在着明显的南北热量差异;从东到西跨越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存在着明显的东西水分差异。孤立存在的生态站更难以回答区域和全国层面的生态系统利用、保护、治理问题。因此,唯有在上述单个生态站试验研究基础上建立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开展跨多个生态站的联网观测试验研究,才能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和布设有针对性的碳、氮、水等生源要素联网监测和控制试验方案,系统地积累与共享科学数据;才能开展不同生态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过程的对比研究,阐明生态系统空间分异特征,进而提出国家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战略、关键区域治理模式及生态恢复治理对策。为此,1988年,中国科学院创建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确定了生态系统监测、试验、研究与示范的核心任务,制定了统一的观测指标体系和试验研究仪器设备,实现了由各个生态站分散观测研究到联网观测研究的飞跃。首批进入网络的有29个代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站。199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工程”国家验收委员会认为,“CERN是我国按生态系统理论,统一规划、设计的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世界银行对环境贷款项目的结题报告认为,“CERN的创建,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影响政府政策,参加区域和国际科学活动的能力”。2012年,CERN的创建及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作者简介

  孙鸿烈(1932—),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7)。历任综考会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综合考察研究,从1950年代至今,先后参加、领导了青藏高原等数次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主持制定了有关综合考察、农业自然资源研究和生态保护方面的中长期规划;系统总结了可更新资源的基本特性,倡导开展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建立并领导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主持论证了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奠定了我国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科学能力基础。从全国性资源环境问题、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典型地区资源利用保护试验示范等三个层次,推动了我国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研究工作。主编《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中国生态系统》等。曾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奖(1984),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7),陈嘉庚地球科学奖(1989),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6),意大利艾托里·马约拉纳-伊利斯科学和平奖(2009),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温瑾(1955—),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曾任《科学时报》高级编辑、《中国科学周报》主编,现任国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著有《青藏高原科考访谈录(1973—1992)》,《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等。

图书目录

序言/孙鸿烈
全景回望篇
1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孙鸿烈口述
缘起
运作
实施
提升
与时俱进
2 在网络层面做贡献/沈善敏口述
建立网络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用课题把站组织起来开展研究
成立总体组进行策划
不断进取
3 坚持目标永不动摇/陈宜瑜口述
目标·体制·经费
建立标准体系和数据共享规则
几件往事
坚持目标永不动摇
4 珍藏在我心中的生态系统网络建设历程/赵士洞口述
富兰克林的启示
任职长白山站
参与酝酿建立CERN
CERN名称的定格
从沈阳调到北京
一次不小的波折
世行贷款项目始末
基建工程项目纪实
秘书处工作回顾
一期建设工作的成绩
从CERN到ILTER
5 承前启后,CERN将更加辉煌/于贵瑞口述
偶然机遇,走进CERN大家庭
承担使命,参与组织的几个事件
继往开来,CERN的未来更加辉煌
农田生态系统篇
1 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韩晓增口述
农业现代化观念的根本转变
再困难也绝不放弃
旧貌换新颜
站长的酸甜苦辣
2 沈阳农业生态实验站/沈善敏口述
农业及学科发展需要农田定位研究
研究三大问题
选址与建设布局
良好的平台
3 禹城综合试验站/唐登银口述
深厚的积淀
对CERN筹建的贡献
打赢“黄淮海战役”
4 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徐富安、钦绳武口述
盐碱地改良成果为建站打下基础
打破瓶颈
首建农业综合开发样板
初创时无立足之地
买地、建房的故事
5 栾城农田生态系统试验站/曾江海口述
要有自己的试验地
三段变革几经波折
进入网络迎来大发展
……
6 常熟农业生态实验站/颜晓元、林静慧口述
7 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谢小立口述
8 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王明珠口述
9 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李家永口述
10 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张先婉、朱波曰述
11 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卢宗凡口述
12 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李玉山口述
草原生态系统篇
1 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陈佐忠口述
2 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周兴民口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