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织品作为一种文明的载体和物化形式,既凝结了不同方面的文化因素,又展示了文化交流的成果和力量,它凝聚着装饰艺术的精华。一方面,南北宋文明的灿烂光辉,甚至在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也依然深深打动诸如马可?波罗一类的外国人,使金代的艺术成就显得黯然失色。另一方面,金代的丝绸资料较少,故本研究以元代为主,金代为辅。 在研究金元时期的丝绸纹样时,必然会面临多民族背景和多元文化构成及其相互影响的问题。事实上,“多元文化”是10—14世纪中国历史的显著特征,其政治、经济、文化都带有显著的综合性质,反映在丝绸图案上是“南北异风”。 本书作者在求学过程中,接触了一些元代相关的文献资料及实物资料。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资料,加之导师的建议和督促,历时两年有余,制作了一百余张元代丝织品卡片。卡片制作的资料主要来自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其中文献资料主要是元代出土报告、中国纺织科技史专著、学术会议资料与展览图录;实物资料主要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元代展览中的丝织精品,这些织物来自蒙元文化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以及英国的Rossi & Rossi Ltd.,美国的Arthur Leeper等私人收藏家,此外也有部分来自国内私人收藏。 在这些丝绸卡片的基础上,本书收集、整理了中国金元时期的丝绸文物信息,按纹样特色分为春水秋山、西域风情、日月龙凤和吉祥图案四部分,精选其中129幅织物纹样绘成矢量图,并附上织物原图和简要的纹样分析。希望本书能丰富中国传统丝绸纹样宝库,并为今天的染织图案设计提供参考资料。 本书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丝绸文物分析与设计素材再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2018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0—13世纪中国丝绸技艺研究:以宋辽金夏蒙元考古实物为中心”(18NDJC234YB)的课题成果。“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丛书总主编为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本书作者为茅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