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农药”这个词在当今社会已经广为人知,除了农业、林业等领域的相关从业者,城市里的普通公众对其也并不陌生。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农药对于粮食生产越来越重要,公众对于环境与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与农药相关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但是,农药究竟是什么?如何发展到今天?存在什么样的威胁?又有怎样的未来?在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版的相关著作中很难找到答案,且其中大部分是由农药专业的从业者编著,主要探讨农药的科学性、技术性问题,对于农药的发展历程和环境健康影响则关注不多或未涉及。不得不承认,在环境保护方面,人类总是后知后觉。1962年,《寂静的春天》问世以来,环境保护的概念才逐渐建立并为人熟知,而其中提到的农药污染问题其实已经出现了几十年。农药曾经是我国的战略物资,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农药的另一面也不容忽视——它是人们主动投入环境的一类特殊的有毒有害物质,本身具有生物活性,这是其能够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根本原因。然而也正因如此,农药会对其他生物产生潜在危害性。例如,农药进入自然环境中会造成环境中生态系统的破坏,再经由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其危害性会逐步扩大。另外,随着农药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屡创新高,其生产和使用中造成的安全事故也是需要关注的方面。目前,全球各主要国家均已建立了一整套农药管理制度,以保证将农药的危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但令人担忧的是,人类对于农药危害性的认识其实是逐步加深的。随着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三嗪类农药、杂环类农药等陆续出现,在生存和利益的驱动下,人们对于农药研发的热情持续高涨,如果发现一类农药危害大,就会发明另一类新农药来替代它,循环至今。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被偷走的未来》(Our Stolen Future)的出版让人们意识到,原来的安全剂量可能并不安全,对于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农药而言,即使很小的剂量也可能会对人类造成长期且不可逆的危害。面对困扰和矛盾,农药开始朝着绿色农药的方向发展,而有机农业、转基因作物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场革命的可能性。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值得每一个人思考,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