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哲学知识读物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定 价:¥79.00

作 者: (澳)尼克·奈特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193397 出版时间: 2018-07-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是早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追述了李达一生的哲学探索,分析了李达主要哲学著译的内容,阐述了李达哲学探索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特别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不仅开创了国外学术界系统研究李达生平和思想的先例,被著名学者阿里夫·德里克誉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中一位重要人物的先驱性研究”,而且揭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欧洲和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驳斥了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异端或变种的谬见,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也经常被我国学者引用,对于我们研究和理解李达哲学探索的心路历程及其重要贡献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对于我们了解西方学者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看法也有重要帮助。

作者简介

  尼克·奈特,1974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获艺术学学士学位,1977年、1983年先后在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获中国政治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81-2008年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担任教授,是国外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历史、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著名学者,先后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亚洲》(合著)、《延安时期毛泽东著作中的哲学与政治》、《毛泽东的政治思想:来自中国的研究(1981-1989)》、《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理解澳大利亚的邻居们:东亚和东南亚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从瞿秋白到毛泽东(1923-1945)》、《再思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探索》、《在中国想象全球化:关于意识形态、政治和文化的争论》、《毛泽东论唯物辩证法1937年的哲学著作》(主编)等著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汪信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教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周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战争与革命年代的哲学家生涯

一、导言

二、早年生活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余波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及李达离开共产党

五、党外的真诚信仰者

六、党外生涯:“同路人”

七、北平时期

八、抗日战争时期

九、重新人党

十、解放后的哲学与政治

十一、最后篇章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理论:李达思想的来源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论社会变革与哲学

二、普列汉诺夫和列宁: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确立与辩护

三、苏联马克思主义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四、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正统”的辩证唯物主义(1931-1936)

五、辩证唯物主义:与日本的联系

六、李达与“正统”

第三章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1919-1923)

一、《什么叫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

三、《社会革命底商榷》

四、批判梁启超和无政府主义者

五、《马克思派社会主义》

六、《马克思学说与中国》

七、结论

第四章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1923-1932)

一、《现代社会学》: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

二、《现代社会学》:社会发展和社会意识

三、阶级、法律和政治

四、辩证法和哲学

五、结语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翻译

一、李达论翻译

二、考茨基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郭泰和唯物史观

三、高自素之与社会问题

四、杉山荣的《社会科学概论》

五、塔尔海玛、卢波尔和河上肇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六、西洛可夫和爱森堡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七、译著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六章 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一、写作与出版

二、影响

三、作为“作者”的李达

四、毛泽东论唯物辩证法:《社会学大纲》的影响

五、毛泽东读《社会学大纲》的批注

六、《社会学大纲》:来自中国的看法

七、结论

第七章 《社会学大纲》:唯物辩证法的历史、法则和范畴

一、导论

二、人类认识史上的唯物辩证法

三、当作哲学的科学看的唯物辩证法

四、本体论:物质与运动

五、唯物辩证法的对象

六、唯物辩证法的法则和范畴

七、《社会学大纲》与文本间一致性(intertuxtual congruence)

第八章 《社会学大纲》:认识论和逻辑学

一、当作反映论看的认识论

二、当作认识的出发点看的感觉

三、感觉与思维

四、表象与概念

五、判断

六、推理

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

八、形式逻辑批判

九、历史唯物论

十、《社会学大纲》与中国马克思主义

第九章 李达与毛泽东思想

一、李达、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二、读毛泽东的《实践论》

三、读毛泽东的《矛盾论》

四、怎样学习毛泽东思想

五、结论

第十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理论著作

一、20世纪50年代批判胡适的著作

二、20世纪50年代批判费孝通的著作

三、“大跃进”时期的理论著作

四、《唯物辩证法大纲》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五、《唯物辩证法大纲》:辩证法的规律

六、《唯物辩证法大纲》的命运

第十一章 结论: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参考文献

译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