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28.00
作 者: | 赵佩茹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丛编项: | |
标 签: | 暂缺 |
ISBN: | 9787517127758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包装: | 平装 |
开本: | 32 | 页数: | 字数: |
第一章 微表情, 读懂他人心的秘诀
1 微表情的简单解读/ 1
2 微表情与微反应的关系/ 4
3 那些我们常见的普通表情/ 7
4 如何辨识复杂表情/ 11
第二章 微动作, 瞬间流露的才是真实可信的
1 真or 假:你的表情骗不了我/ 15
2 安慰行为效应:小动作“出卖”你的内心/ 18
3 点头?摇头?你能准确说出它的意思吗/ 21
4 握手,你的心理我了解了/ 24
5 吃货不容易,暴露真性情/ 27
6 手臂躯干动作,说明我们的熟悉程度/ 30
第三章 相由心生, 面部如何传达情绪
1 解读微笑:笑并不一定代表开心/ 34
2 眼神让谎言无处遁逃/ 37
3 眉毛会随着人的心理变化而变化/ 41
4 为什么有人总喜欢捏鼻子/ 44
5 “不可靠”的嘴巴/ 48
6 触摸耳朵代表什么/ 51
7 一张嘴,牙齿就会出卖你的性格/ 54
第四章 声音, 聆听内心的方式
1 开场白,彰显人的不同性格/ 58
2 声音特征,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61
3 说话方式不同,人的性格也不同/ 65
4 口头禅中蕴含大信息/ 68
5 说话风格,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72
第五章 身体姿态, 一动一静揭秘你的心理活动
1 站姿,能反映一个人的秉性/ 77
2 如何通过坐姿了解一个人/ 80
3 不要小瞧一个人的睡姿/ 85
4 走路姿势,反映一个人傲慢还是谦虚/ 88
5 通过抽烟的方式也能了解人的内心/ 93
6 为什么有人喜欢将双臂交叉在胸前/ 97
第六章 通过日常习惯洞察别人小心思
1 衣服:性格色彩学的外在表现/ 101
2 鞋子:看人先看鞋的科学道理/ 106
3 帽子:真实自我的彰显/ 110
4 手表:戴着并不是为了注意时间/ 114
5 手提包:装东西的同时希望装下内心世界/ 118
第七章 生活习惯背后的性格真相
1 音乐,你的个性彰显/ 122
2 旅游,行走中释放自己的内心/ 125
3 选座位,选出你的性格密码/ 128
4 办公桌上你的个性印迹/ 132
5 阅读习惯,彰显一个人的品位/ 134
第八章 看透人性的心理策略
1 细节效应:以小识大,关键细节不可忽视/ 138
2 激将法:让对方主动说出事实的真相/ 142
3 情感效应:打动人心的必然只能是情感/ 146
4 刻板偏见: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不可僵化刻板地下结论/ 149
5 晕轮效应:不要以偏概全地看人/ 151
第九章 人格类型决定了一个人的心理模式
1 自恋型人格:自以为是的家伙讨人厌/ 155
2 强迫型人格:“工作狂”有时也很无奈/ 159
3 依赖型人格:不愿意长大的“小孩”/ 163
4 表现型人格:生活处处是舞台/ 166
5 偏执型人格:都是猜忌怀疑惹的祸/ 170
第十章 操纵模式, 让别人都听你的
1 南风法则:柔性的力量有时候无穷尽/ 175
2 正向强化:利人利己才是最好的方式/ 179
3 喜好原则:为什么人们总会爱屋及乌/ 182
4 从众原则:没有人愿意做特立独行者/ 186
5 权威原则:领袖的作用不可替代/ 190
第十一章 破解防御机制, 洞穿人性弱点
1 防御机制:如何利用情绪保护自己/ 194
2 攻击机制:暴力宣泄者的选择/ 197
3 嫉妒机制:嫉妒让我们心怀怨恨/ 199
4 过失机制:失控的人性很可怕/ 202
5 白日梦:我们都需要一个心灵的修炼道场/ 205
6 投射机制:讽刺别人,却总看见自己的影子/ 208
第十二章 心理博弈是制胜的关键
1 承诺威胁效应:恐吓也会发挥大作用/ 211
2 协和谬误:陷阱有时是由自己设计的/ 214
3 分蛋糕理论:如何“优雅”地讨价还价/ 218
4 信息甄别效应:如何选择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222
第十三章 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心理决策
1 华盛顿合作定律:真正的有效合作才能带来最大的效益/ 226
2 跷跷板互惠原则:一门人际相处中不可缺少的艺术/ 229
3 尼仑伯格法则:成功的谈判促成双赢/ 233
4 竞争优势效应:合作才能共赢/ 236
5 史提尔定律:团结就是力量/ 238
6 避雷针效应:巧妙沟通,促成合作/ 242
第十四章 突破心理障碍的心理策略
1 定式效应:别把自己的思维定格在陈旧的相框里/ 245
2 韦奇定律:别在他人的怂恿下轻易改变自己的初衷/ 249
3 跨栏定律:跨越人生的缺陷和困难,你就能牵手成功/ 252
4 杜根定律:自信是成功者必要的心理素质/ 255
5 蜕皮效应:不断突破自我/ 258
第十五章 我国古代的微表情识人术
1 管仲的人物鉴定法“观人术”/ 261
2 吕不韦的“八观六验”/ 265
3 庄子的“九征”识人标准/ 269
4 诸葛亮的“观人七法”/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