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区之一,其植被,气候关系备受学术界关注,尤其是生长季及生长季开始期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往研究多采用区域、不同植被类型或局地尺度(以气象站点为中心)来确定生长季的开始、结束期以及生长季的长度,进而对生长季植被与气候因子进行关联分析,但结论争议颇多。初步分析认为,研究尺度及研究方法的差异是导致这些认识不同的原因所在。为了解分歧存在的具体原因,多角度、深层次剖析黄河源区植被,气候关系,更加深入地理解黄河源区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过程。《气候变化与植被的响应研究:以黄河源区为例》本研究选取青藏高原东北部季风边缘区的黄河源流域(龙羊峡以上)作为植被.气候关系的研究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数理统计等软件,利用2000-2013年Terra/MODISNDVI数据产品和黄河源区及周边39个气象站点气温、降水资料,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克里金插值、相关分析等方法,分别在两个空间尺度(区域和局地)以及两个时间尺度(生长季和16天)上,基于NDVI对黄河源区生长季植被与气候因子的关联特征进行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黄河源区区域多年平均(2000-2013)生长季开始期为5月下旬(DOY145).结束期为10月中旬(DOY273);局地生长季开始期和结束期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总体上表现为东北角站点长达6个月,西北部站点短至3个月,其他地区站点在4~5个月不等,而且同一站点的生长季开始、结束期存在一定的年际变化。(2)黄河源区多年平均(2000-2013)生长季NDVI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整体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体来看,2000-2013年,黄河源区NDVI呈增加趋势。其中,生长季NDVI无显著变化的区域占源区植被覆盖区面积的2/3以上,且分布范围较广;极显著和显著增加区域,占源区面积近1/3,集中在黄河源东北部和西北部扎陵湖、鄂陵湖周围;极显著和显著减少区域所占比例不足2%,主要以小斑块状分布在扎陵湖、鄂陵湖以上源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