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又名《道德经》,是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一派的经典作品。目前所见的各种版本,字数不尽相同,但都在五千字左右,文字极为精简。该书虽然篇幅简短,但哲学内涵极为丰富,历代注释者甚多,河上公章句、王弼注即为早期注释中著名的两家。此次推出的线装本,就是对《老子河上公章句》、《老子王弼注》的点校整理。其中,前一书以《四部丛刊》影印铁琴铜剑楼藏南宋建安 虞氏刊本为底本,后一书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有明显的讹误或脱漏处径改,不出校记。《老子河上公章句》的作者不详,相传为河上公所撰。河上公,一名河上丈人,生平不详,大约生活在战国末期。从内容来看,主要是以汉代流行的黄老学派无为治国、清静养生的观点解释《老子》,认为天道与人事相通,治国与治身之道相同,体现出非常浓厚的汉代黄老学风,因此,有学者认为该书为东汉人所撰。《老子王弼注》的作者王弼(二二六—二四九年),字辅嗣,曹魏时期山阳郡人,魏晋玄学创始人之一。年少时即聪慧过人,好老氏,通辩能言,二十六岁时英年早逝,传世作品主要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其所注《老子》,辞理畅达,韵味悠长,学术价值巨大。河上公章句与王弼注,作为老子两个传本系统的不同注本,内容上既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结构上也不尽相同,将二者对读,不但能够加深对相关哲学观点的理解,而且可以看出在流传过程中不同版本之间文字上的重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