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代表理论研究
(二)党代会常任制研究
(三)党代表问题研究
(四)有待完善的几个方面
三、主要概念界定
(一)民主
(二)代议制民主
(三)党内民主
(四)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五)代表与党代表
(六)党代会常任制与党代表任期制
四、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无产阶级党代表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党代表理论
(一)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整个阶级的利益
(二)民主制是无产阶级建党的首要原则
(三)党的权力中心是实行年会制的党代会
(四)党代表应是党员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二、列宁发展并实践无产阶级党代表理论
(一)提出无产阶级先锋队理论
(二)明确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三)巩固党代会的最高权力机关地位
(四)不断拓展党代表的职责和权利
(五)探索以公开制保障党员对党代表的监督
三、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党代表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一)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明确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三)提出党代会常任制思想
(四)实行党代表任期制
四、经验与启示
(一)代表党员群众利益是无产阶级党代表的基本职责
(二)党代表发挥作用好坏依赖于党代会运行状况
(三)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党代表作用发挥
第三章 常任制:党代表发挥作用的基石
一、党代会常任制的基本理论
(一)常任制的内在运行机制
(二)常任制的主要功能
二、党代会常任制的发展现状
(一)第一轮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基本经验
(二)第二轮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探索成果
三、常任制是党代表作用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一)拓宽代表职责权限
(二)完善代表行权平台
(三)规范代表工作机制
(四)保障代表履职条件
第四章 党代表的结构
一、构建党代表合理结构的基本原则
(一)产生方式的民主性
(二)体现足够的代表性
(三)收集与表达委托人利益的有效性
(四)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的必要性
二、基于实证的党代表结构分析
(一)知识结构
(二)性别结构
(三)民族结构
(四)年龄结构
(五)职业结构
(六)基层一线与领导干部的比例结构
三、改革完善党代表结构的主要方向
(一)逐步降低领导干部比重
(二)大幅度提高党的基层干部比重
(三)改变“重先进性轻代表性”的结构要求
(四)探索合理的专、兼职党代表结构比例
四、以完善党代表产生机制保障结构优化
(一)确定合理的党代表名额及分配原则
(二)改进党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方式
(三)增加候选人产生过程的民主性与公开性
(四)稳妥有序推进基层党代表直选
(五)逐步扩大党代表候选人的差额比例
第五章 党代表的赋权
一、党代表赋权的理论依据
(一)党代表权利来自党员的权利让渡
(二)党代表功能发挥要求赋予其相应权利
(三)落实党代表权利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共产党党代表权利的主要特点与现状
(一)党代表权利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共产党对党代表基本权利的规定
三、党代会期间党代表的主要权利
(一)选举权
(二)审议权
(三)询问质询权
(四)提案权
(五)罢免权
四、闭会期间党代表的主要权利
(一)视察调研权
(二)提议建议权
(三)干部推荐与评议权
(四)列席同级“两委”重要会议权
第六章 党代表的履职动力
一、当前党代表的履职动力状况
(一)动力体系的构成
(二)履职动力存在明显不足
(三)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二、激发党代表履职的内动力
(一)健全代表的履职培训
(二)加强代表的实践服务
三、构建党代表履职的压力机制
(一)健全党代表履职公开机制
(二)完善党代表履职考评机制
(三)建立党员罢免党代表机制
四、构建党代表履职的激励机制
(一)创设有利于党代表履职的组织环境
(二)给予充分的精神奖励
(三)拓展党代表的发展空间
五、构建党代表履职的保障机制
(一)规范身份权
(二)强化知情权
(三)建设履职的组织平台
(四)保证履职的时间与经费
第七章 党代表履职的政治生态建设
一、营造依规治党的政治环境
(一)加强党代表相关制度的系统性建设
(二)加大党规党纪的执行力度
(三)提升规矩意识和法治思维能力
二、加快党的领导方式从管理到治理转变
(一)把服务确立为党建的重要理念
(二)健全完善联系群众制度
(三)坚持以协商促治理
三、深化党代会常任制改革
(一)确定党代会常任制改革的总体规划
(二)理顺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之间的权力配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任期制下的党代表工作研究”调查问卷(党员填写)
附录2“任期制下的党代表工作研究”调查问卷(党代表填写)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