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工业技术理论/总述造纸II 干燥(中文版 第10卷)

造纸II 干燥(中文版 第10卷)

造纸II 干燥(中文版 第10卷)

定 价:¥190.00

作 者: 芬兰柯曼酷,张辉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造纸及其装备科学技术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8419128 出版时间: 2018-08-01 包装:
开本: 其他 页数: 46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中文版仍然保持原英文版的篇章构架,但具体内容有些补充调整。本书共分15章:靠前章综述了纸页的干燥过程,简要介绍了干燥操作过程的目标和基本功能。第2章详细阐述干燥过程的物理现象,为理解干燥工艺过程奠定基础。第3章至第六章介绍了具体的干燥方法。其中,在第3章中,详细介绍了干燥理论在烘缸干燥过程和烘缸干燥理念中的具体应用;第4章介绍了冲击干燥,包括相关数学模型,冲击干燥对于薄页纸干燥来说是相对较新的干燥技术,冲击干燥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部分替代和部分弥补多烘缸干燥的功能;第5章主要涉及薄页纸的干燥;第6章讨论了高定量纸和纸板的干燥;这方面干燥技术结合目前纸机干燥部的革新技术能够满足纸页新的物理特性的需要,如在互联网时代,对包装箱板纸的功能特性要求可能与目前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第7章讨论纸页干燥与其对纸页质量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第8章和第9章分别讨论了纸张干燥过程的自动化以及干燥过程的能耗与其管理。靠前0章和靠前1章介绍了干燥部辅助系统的功能,即蒸汽和冷凝水系统以及通风和热交换系统的功能,包括相关数学模型;同时从节能角度还专门重点介绍了热回收利用方面的技术与装备。靠前2章和靠前3章分别讨论了纸机干燥部纸幅传递运行特性以及相关的干网(毯)。纸幅关键运转特性尤其在高速运行中相当复杂,和纸页质量又密切相关;此外,干燥毯网对纸机干燥过程中作用越来越重要,也用专门章节也做了探讨。靠前4章讨论纸机的传动,包括机械传动和电气传动。虽然在内容上与全书的总体结构不是太紧密,但与占纸机总长度优选比例的干燥部的运行,包括纸页干燥收缩过程传递质量密切相关。靠前5章归纳总结了纸页干燥技术的趋势,对未来纸页干燥技术提出了展望。

作者简介

  中国造纸学会理事,江苏省造纸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制浆造纸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带头人。1998年被遴选为首批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很好人才培养对象;2007年遴选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图书目录

目 录第1章 纸页干燥及其原理1.1 引言1.2 现代化纸机干燥部的基本要求1.2.1干燥部的任务和要求1.2.2 生产车速1.2.3 生产线效率1.2.4 空间效率1.2.5 纸页质量1.3干燥方式1.4干燥能耗1.5纸机干燥技术进展1.5.1 双排烘缸到单排烘缸的转变1.5.2 其他干燥方式1.6 现代纸机干燥部的设计及发展趋势1.7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第2章 纸页干燥基础2.1 引 言 2.2 湿空气特性2.2.1 空气的湿度2.2.2 湿空气的比焓和比热2.2.3 湿焓图2.2.4 基本定义2.3 干燥过程—干燥特性曲线2.4 纸页水分的蒸发2.4.1 水蒸气分压2.5 等温吸附线2.5.1 迟滞现象2.5.2 吸附热2.6 热传递的边界条件2.7 蒸发对对流传热的影响2.8 干燥过程纸页结构的变化2.9 游离水的毛细管流动2.10 结合水的运动2.11 水蒸气的流动2.12 纸页的导热系数2.13 总结参考文献第3章 多烘缸干燥装置及干燥理念3.1 引言3.1.1 烘缸干燥装置配置形式3.2 最常见纸种的基本设计理念3.2.1 不同种纸和纸板的设计理念3.2.2 不同纸种烘缸干燥的基本要求3.2.3 多烘缸干燥理念的能耗3.2.4 干燥部翘曲控制3.3 干燥部组件3.3.1 烘缸和真空辊.3.3.2 导毯辊3.3.3 干燥部的运行性能3.3.4 烘缸干燥部的引纸3.4 烘缸干燥的热传递3.4.1 总体传热系数3.4.2 烘缸表面温度的周期性波动3.4.3 烘缸内部的冷凝水状态3.4.4 扰流棒3.4.5 凝析系数3.4.6 接触系数3.5 多烘缸干燥部的干燥速率3.5.1 烘缸蒸汽压力3.5.2 影响干燥速率的其他因素3.5.3 干燥部仿真3.6 未来展望与总结参考文献第4章 空气冲击干燥4.1 概述4.1.1 直接冲击4.1.2 间接冲击4.2 冲击干燥热传递4.2.1 冲击干燥流的流体力学4.2.2 冲击流——过程描述4.2.3 冲击干燥热传递的传统经验公式4.3 工艺参数对冲击热传递的影响4.3.1 蒸发对传热的影响4.3.2 表面运动对传热的影响4.3.3 喷射角对传热的影响4.3.4 通流对传热的影响4.3.5 错流对传热的影响4.3.6 大温差对传热的影响4.4 对流传热系数的实验测定4.4.1 热辐射对总热传量的影响4.4.2 冲击传热的经验公式4.4.3 冲击传热过程的模型构造4.5 冲击干燥装置的设计考虑因素4.5.1 传热系数4.5.2 几何构型优化4.5.3 干燥参数4.5.4 最佳空气系统4.5.5 热回收系统4.5.6 控制系统4.5.7 热膨胀4.5.8 能量考虑4.6 冲击干燥的应用4.6.1 带有大真空辊的冲击干燥装置4.6.2 紧随压榨部带有大真空辊的冲击干燥装置4.6.3 带有小真空辊的冲击干燥装置4.6.4 带有沟纹辊的冲击干燥装置4.6.5 干燥部初始端带有沟纹支承辊的设计理念4.7 引纸牵引力张力控制4.8 复印纸松厚度保留的可能性4.9 配有冲击干燥的粘缸预防 4.10 结语参考文献第5章 生活用纸的干燥5.1 前言5.2 扬克烘缸干燥5.2.1 生活用纸干燥过程5.2.2 扬克烘缸设计5.2.3 卫生活用纸扬克式干燥器的蒸汽冷凝水系统5.2.4 安全原则5.2.5 扬克烘缸的热喷涂5.3 扬克气罩的干燥、通风和热回收5.3.1 扬克气罩干燥过程5.3.2 扬克气罩5.3.3 扬克气罩的通风设备5.3.4 扬克烘缸干燥部的热回收5.3.5 控制系统5.3.6 高温气罩5.4 卫生纸的穿透式热风干燥5.4.1 穿透式热风干燥过程5.4.2 穿透式热风干燥和其它干燥方法的对比5.4.3 不同的纸机配置5.4.4 穿透式热风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5.5 混合技术在生产高质量生活用纸中的优势5.5.1 ATMOS生活用纸生产概念5.5.2 NTT生活用纸生产概念的优势 5.6 总结参考文献第6章 纸板和包装纸的干燥6.1 简介6.2 容器用纸板6.2.1 布局6.2.2 设计标准及干燥速率6.2.3 纸板质量的影响因素6.2.4 纸袋纸6.2.5 其他干燥方法6.3 纸板6.3.1 布局6.3.2 设计准则及干燥速率6.3.3 纸板质量的影响因素6.3.4 金属带压光机6.4 特种纸和纸板6.4.1 包装纸的单面光干燥6.5 纸和纸板整饰、加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注意事项6.5.1 概述6.5.2 瓦楞纸板的生产6.6 总结参考文献第7章 干燥与成纸品质7.1.前言7.2.单根纤维的干燥7.2.1纤维收缩和含水率的变化7.2.2纤维间的结合7.2.3纤维的机械性能7.3.干燥过程中纤维形态的影响7.3.1 原料的塑性和粘弹性7.3.2纤维的软化7.3.3纤维素纤维的角质化7.3.4纤维在圆柱辊表面的粘着7.4.纸幅的干燥7.4.1纸页干燥的不同阶段7.4.2 干燥和纸幅的流变特性7.4.3 潜变和张力松弛7.5.干燥时的纸张收缩7.5.1干燥应力和形变的定义7.5.2干燥时纸张的变形7.5.3纸张平面上的收缩7.6.纸幅机械性能的改善7.6.1干燥时纵向拉力的影响7.6.2干燥期间横向收缩的影响7.6.3干燥期间纸幅中氢键的形成7.7.纸幅从压榨辊上的剥离7.7.1湿纸幅的张力松弛7.8.干燥温度对纸张性能的影响7.9.厚度方向上纸幅的干燥7.10.平面度偏差7.10.1 提高效率带来的挑战7.10.2 卷曲7.10.3 起皱7.11.由干燥引发的纸幅性能曲线7.11.1 纸幅的收缩曲线7.11.2 纸幅的张力曲线7.12.纸张涂布和表面施胶的干燥7.12.1 预涂和表面施胶的干燥7.12.2 颜料涂布干燥的干燥策略及质量7.13.印刷和最终使用时的水分变化7.13.1 热固性波纹7.13.2 堆积波纹7.14.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第8章 纸页干燥过程自动化8.1.引言8.1.1 控制理论:机遇与限制8.1.2 造纸过程中的水分脱除8.1.3 烘缸干燥和蒸汽系统8.1.4 运用自动化程序消除干扰8.1.5纸质检测和扫描中存在的问题8.1.6 纵向和横向控制8.1.7 等级变化8.2.烘缸干燥和蒸汽系统8.2.1 烘缸干燥8.2.2 蒸汽和冷凝水系统8.2.3 控制纸幅水分含量的能力8.3.纸质检测8.3.1 扫描检测8.3.2 控制测量原理方面的挑战8.4.蒸汽箱8.8.4.1 产品及其应用8.5 保湿系统8.5.1 产品及其应用8.6 机器横向(CD)上的控制8.6.1 生产与应用8.6.2 干燥控制原理 8.6.3 备浆与湿端控制8.6.4 MPC纸湿度的基本控制8.7 冲击干燥8.8 气罩和热回收管理8.9 横向控制8.9.1 产品、技术及应用8.9.2 横向水分控制 8.9.3 横向水分控制的MPC技术8.10 品种改变8.11 密闭气罩外压差与零位控制量化模型8.11.1 车间和气罩内温湿度状况8.11.2 密闭气罩内外空气密度的确定8.11.3 气罩内外压差曲线斜率的确立8.11.4 理想密闭罩内外压差变化曲线8.11.5 真实密闭气罩内外压差曲线量化模型8.11.6 罩内温度和进排风量变化对零位的影响8.11.7 量化模型的应用8.12 干燥部纸幅水分控制系统优化方案8.12.1 利用干空气进风量控制纸幅水分系统的改进8.12.2 气罩零位及排风露点的控制8.12.3 前馈控制8.12.4 控制系统设定值的确定8.12.5 排风露点设计值与极限值的分析8.13 发展趋势参考文献第9章 能源管理9.1 浆纸联合企业的能源生产和使用9.1.1 前言9.1.2 综合厂的能源使用9.1.3 浆纸联合企业的能源生产9.1.4 能源效率9.2 纸机上的能源管理9.2.1 综合工厂的组成部分:干燥部9.2.2 造纸能耗的标杆9.2.3 纸机生产线上能耗分配9.2.4 干燥部能耗及其影响因素9.2.5造纸能效发展前景参考文献第10章 蒸汽和冷凝水系统10.1 引言10.2 蒸汽品质要求10.2.1 蒸汽压力10.2.2 蒸汽温度10.3 系统设备10.3.1 冷凝水箱10.3.2 冷凝罐10.3.3 冷凝泵10.3.4 真空泵10.4 蒸汽干燥系统的设计准则10.4.1 概述10.4.2 烘缸结构设计原理10.4.3 不同纸品等级的设计准则10.5 烘缸冷凝及冷凝水的排除10.5.1 蒸汽和冷凝水接头10.5.2 凝结水排出装置10.5.3 控制蒸汽压力及压差10.6. 蒸汽及冷凝水系统10.6.1 分段串联供汽系统10.6.2 热泵系统10.6.3 分段串联热泵系统10.6.4 扬克缸的热泵系统10.6.5 真空度控制及通风10.7 蒸汽加热空气10.7.1 概述10.7.2 应用案例10.8 蒸汽加热生产用水10.8.1 概述10.8.2 应用案例10.9 冷凝水的回收与利用10.10 发展趋势第11章 干燥部换气与和热回收11.1 前言11.2.干燥部通风系统11.2.1 设计标准11.2.2 干燥部气罩11.2.3 干燥部换气11.2.4 干燥部通风系统和纸幅运行系统的整合11.2.4.1纸幅运行系统的设计标准11.3.干燥部热回收11.3.1 干燥部能源平衡11.3.2 干燥部能源使用与管理11.3.3 热回收系统的一般设计基础11.3.4能源价格11.3.5 连续性11.3.6 热需求11.3.7 热交换器的基本类型11.3.8 不同类型的热回收系统11.4 与干燥部通风相关的环境因素11.4.1 消音11.4.2 羽流矫正11.5 过程中的通风控制11.5.1 系统的基本控制11.5.2 能源管理系统11.6 干燥部温湿参数特征与热能节约原理11.6.1 干燥部热交换系统基本组成11.6.2 干燥部动态运行参数11.6.3 纸机干燥部能耗11.7 纸机干燥部余热回收技术与设备11.7.1 干燥部余热回收系统的构成及分级11.7.2 热回收机组的布置11.7.3 热回收机组送风能力的确定11.7.4 瑞典某厂纸机干燥部三级余热回收装置实例11.7.5 捕热器的种类及结构11.7.6 捕热器的材质选择11.7.7 捕热器的电耗11.7.8 捕热洗涤器11.7.9 捕热器各级传热量计算11.7.10 纸机干燥部余热回收技术的新进展11.7.11 最佳热回收参数的确定11.7.12 热管热回收器在纸机干燥部热回收上的应用11.7.13 高速卫生纸机扬克气罩的节能11.8 纸机通风系统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新机理第12章 纸页运行传递12.1引言12.2 纸幅运行传递动力学12.2.1 纸幅上的作用力12.2.2 螺纹线模型12.3 纸幅材料特性12.3.1纸幅流变学12.3.2纸幅流变学模型12.4运行纸幅的空气动力学12.4.1 平板边界层12.4.2 袋区压力变化12.4.3 纸幅振颤与空气动力附加质量12.5 干燥部气流和流动系统12.5.1 纸机车速的发展12.5.2 气流诱发的运行问题12.5.3 双毯干燥部12.5.4 单毯干燥部12.5.5 运行系统的应用原则12.6 流体流动分析和计算流体动力学12.7 纸幅张力12.7.1 移动纸幅的应变性质12.7.2 非支撑纸幅12.7.3 支撑纸幅的张力性质12.8二维平面张力及其张力场12.8.1 平面固弹性和粘弹性纸幅12.8.2 移动纸幅的影响12.8.3 内应变与收缩12.8.4 张力剖面12.9 纸幅运行传递的未来发展趋势第13章 干燥网毯13.1 前言13.2 毯网在纸页干燥中作用13.2.1 网毯——干燥过程不可缺少的部分13.2.2 纸幅的支撑和运行13.3 干燥网毯结构13.3.1 原材料13.3.2 传统的和现代的网毯结构13.3.3 缝接13.3.4 干燥网毯尺寸13.4 干燥网毯型号的选择13.4.1 冲击干燥单元的网毯13.5 操作使用13.5.1 安装13.5.2 引导13.5.3 清洁13.6 网毯的后续跟踪13.6.1 网毯检查13.6.2检修13.6.3优化工具13.7 干燥网毯的发展第14章 驱动14.1 前言14.2 传动部套的尺寸与选择14.2.1 基本原理14.2.2 机械驱动机构尺寸14.2.3 电力驱动尺寸14.3 机械传动14.3.1 主轴传动14.3.2 分步传动14.4 电力驱动14.4.1 发展史14.4.2 变速传动14.4.3 分步传动系统14.4.4 传动系统的能效14.4.5 控制14.4.6 控制性能14.4.7 操作界面14.4.8 维保工具14.5 驱动的未来参考文献第15章 未来展望15.1 干燥理念15.2 能源管理15.3 通风、热回收和运行系统15.4 纸和纸板等级15.5 干燥部其他系统15.6 纸张干燥中复杂交互作用的建模与仿真15.7 总结参考文献单位换算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