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从命名的角度,探讨广西田林县盘瑶的人观构成与生命力孕育的来源。笔者的基本假设是,盘瑶的人观建构立基于社会建构的逻辑上,此逻辑以仪式作为机制,在宇宙观中型塑出一个“想象的外界”,并在现实的层次上,透过家屋这个场域进行生命孕育力量“由外转内”的过程。在理论方法上,笔者一是采纳“家社会”(house society)的理论模式,确立家屋与生活其间的人具有互为影响之辩证关系的前提,针对家屋本身的建筑、家屋的生命周期、两性在家屋日常与仪式生活中的分工与互动等主题进行描述;二是以具有生命历程性的命名制度作为叙述主轴,着重探讨命名制度与其他仪式展演结合后所产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笔者认为,盘瑶人结群与联姻的方式,是定义该社会内外二元之建构逻辑的关键。为了建立“内”以各家姓群体香火延续为表征的家屋生命,人们始终需要一个“外”(例如给予配偶的群体)来与自身进行生命力的交换。盘瑶的特殊之处便在于,他们并不是在社会联姻的关系中维系这个与“外”的交换与互动。他们是以建构出一个想象的“他者”——一个孕育生命力的“花园”,来作为与之建立交换关系的对象。而这样的交换是由仪式来完成的。因此,笔者在书写的策略上,便具体地描述一个“填赔花皇”仪式的展演结构、过程与隐喻意义,动态地呈现盘瑶人对于生命力源头的想象,与贯穿人观与社会建构之内外二元的辩证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