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导 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 研究视域与理论假设
四 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
五 研究资料、创新与不足
章 帝制复辟与中央权威的构建
节 “复辟”概念之剖解
一 儒家视野下的“革命”与古代语境下的“复辟”
二 近代意义上的“革命”与近代语境下的“复辟”
三 辛亥革命之“革命”性格与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
第二节 中央权威的构建:转型期政权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 转型期构建中央权威的紧迫性
二 合法性与有效性:中央权威赖以存在的两个支点
三 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张力:近代转型中构建中央权威的困境
四 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张力:近代中国构建中央权威的困境
小 结
第二章 有效性的设计: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政治思考及理想诉求
节 二元与冲突: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结构环境
一 二元的经济结构
二 二元的政治结构
三 二元的文化结构
四 二元的社会结构
第二节 “共和”与“国情”的传统注解: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政治思考
一 西学东渐语义下的“共和”
二 袁世凯对“共和”和“民主”的传统注解
三 袁世凯对“国情”或“国本”的传统注解
第三节 “大一统”的集权模式: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理想诉求
一 “大一统”的政治理想:“过渡人”袁世凯的秩序情结
二 一元集权:袁世凯政治理想的范式特征及资源诉求
小 结
第三章 有效性的危机: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政治困境及帝制复辟的缘起
节 有效性的期求:袁世凯得以当权的微弱的合法性基础
第二节 有效性的桎梏:《临时约法》时期的制度设计与袁世凯的政治困境
一 权力与体制的冲突:袁世凯临时总统地位的尴尬
二 地方分权的异化:袁世凯临时政府中心地位的下降
第三节 有效性的危机:《中华民国约法》时期袁世凯权威合法性重建的政治困境
一 有效性流失的加剧:体制外对抗精英的增加
二 有效性的困厄:军阀地主集团对抗势力的生成
第四节 有效性危机的加剧:帝制复辟的缘起
一 行政控制的弱化与中央贯彻能力的危机
二 军事控制的弱化与中央强制能力的危机
三 财政控制的弱化与中央汲取能力的危机
四 摆脱有效性危机的诉求:帝制复辟的缘起
小 结
第四章 有效性的企求:复辟帝制的合法性运作
节 有效性的企求:复辟帝制的政治诉求
第二节 有效性企求的现代通道:“民主”程序的借用
一 尊重“民意”:袁世凯论证国体变更的思考路径
二 运用“民意”:袁世凯变更国体的实践路径
三 借助“立法”:袁世凯固化国体的程序路径
第三节 有效性企求的传统通道:差序格局秩序的重建
一 制度机制的传统建构:垂直体制对平行体制的置换
二 政治符号的传统建构:等级关系对平等关系的置换
三 意识形态的传统建构:儒家思想对民主思想的置换
第四节 “工具化”取向:帝制复辟过程的特质
一 获取合法性的“功能性存在”:袁世凯“御用”立宪精英之动机
二 推进现代化的“功能性存在”:立宪精英“利用”袁世凯之取向
第五节 君权专制:洪宪帝国的政权结构与性质
小 结
第五章 有效性的崩溃:洪宪帝制合法性的终结
节 反叛精英的多元化与中央政治整合能力的丧失
一 目标的裂变与利益的张力:徒党由“疏离”到“背离”
二 共和政体的夭折:国民党由“政治化”到“军事化”
三 秩序诉求的幻灭:进步党由“渐进”到“激进”
第二节 社会力量的反抗与中央财政汲取能力的丧失
一 扩张与紧缩:帝制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丧失
二 求安与抗争:民众对帝制政府有效性的否定
第三节 帝制终结与中央政治权威的碎裂化
一 “国体”战争对帝制政权的终结
二 中央政治权威的碎裂化
小 结
第六章 虚幻的有效性:洪宪帝制合法性终结的政治思考
节 权威有效性的缺失:近代转型中政治重心构建的困境
一 国家生存“呼吁”有效的中央权威
二 有效性缺失“过滤”构建的政治重心
三 有效性危机“消解”军阀独裁政权的合法性
第二节 洪宪帝制:袁世凯追求有效性的范式选择
一 君主专制:袁世凯制度集合中的选项
二 代表“未来”:袁世凯制度选择的自我认知
第三节 虚幻的有效性:洪宪帝国的软肋
一 “君主主权”对政治改制限度的突破
二 “权力私化”对集团利益限度的突破
三 “危机转嫁”对社会支撑限度的突破
小 结
第七章 合法性与有效性张力下的近代中西复辟现象比较
节 制度复辟与王朝复辟:近代政治复辟类型之比较
一 制度复辟与王朝复辟的不同点
二 制度复辟与王朝复辟的相同点
第二节 清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波旁王朝:王朝复辟之比较
一 王朝复辟相同点之分析
二 王朝复辟不同点之分析
第三节 洪宪帝制与拿破仑帝国:制度复辟之比较
一 制度复辟相同点之分析
二 制度复辟不同点之分析
结 语 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张力:复辟政权终结的症结
参考文献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