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维成,1963年生,江苏海门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2013年5月17日作为“蛟龙”号研制和海试团队的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在随后的表彰大会上获颁“载人深潜英雄”勋章和证书。2016年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科学之星”。1986年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学士,1990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结构可靠性专业博士。1993年2月回国,被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聘为高级工程师和硕士生导师,1995年晋升为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1999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2002年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任命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所长,并担任了“蛟龙”号总体与集成项目负责人,副总设计师。2013年加盟上海海洋大学,在国内高校中创立首个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首次引入“国家支持 民间投入”“科学家 企业家”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发起“彩虹鱼挑战深渊极限”的项目,目标是研制出包括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构成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攀登世界载人技术的高峰,同时为填补我国深渊科学的空白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现已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受聘为深海技术讲席教授并担任西湖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联合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崔维成教授课题组主要开展深海装备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研究和深海装备研制,如载人/无人潜水器、着陆器/浮标的研制、机械手/推进器/高压海水泵/水下摄像机等重要部件的研制、金属材料/有机玻璃材料/固体浮力材料破坏机理及强度预报方法研究等。2013年起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研制“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目前已经进行到一半左右,计划在未来5年全部建成。在海洋结构物极限强度分析方法、疲劳寿命预报方法、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及其在潜水器设计中的应用等领域,有创新性成果。已在SCI和EI杂志上发表论文共计300余篇,名列2017年Elsevier海洋工程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之首。因在“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项目上的突出贡献,2013年获国际海洋装备展览会杰出成就奖 (Oceanology International 2013 Award for achievement in manned submersible technology)2014年获“Blancpain宝珀汉斯·哈斯五十噚大奖”,是亚洲地区获奖的人。2016年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科技之星”。201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创新争先人才奖状。现担任五本国际期刊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