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001 \n
1.1 课题缘起 / 002 \n
1.1.1 学术研究背景 / 002 \n
1.1.2 学术研究意义 / 004 \n
1.2 课题内容提出 / 007 \n
1.2.1 技术创新在高层建筑发展中的地位 / 007 \n
1.2.2 技术创新视阈下的高层建筑发展态势 / 009 \n
1.3 研究动态 / 012 \n
1.3.1 文献综述 / 012 \n
1.3.2 相关理论 / 018 \n
1.4 研究方法与本书构成 / 020 \n
1.4.1 研究方法 / 020 \n
1.4.2 本书构成 / 021 \n
\n
第2章 高层建筑与技术创新025 \n
2.1 关于技术创新 / 026 \n
2.1.1 建筑技术 / 026 \n
2.1.2 技术创新 / 028 \n
2.2 我国建筑业的技术创新 / 029 \n
2.2.1 障碍因素分析 / 029 \n
2.2.2 “蛙跳”模式构想 / 032 \n
2.3 高层建筑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 035 \n
2.3.1 互为依托 / 036 \n
2.3.2 互相推动 / 037 \n
2.3.3 协同共生 / 039 \n
2.4 当代高层建筑的技术创新理念 / 043 \n
2.4.1 坚持高新技术的科学创新 / 043 \n
2.4.2 倡导生态技术的优化创新 / 045 \n
2.4.3 提高信息技术的综合创新 / 047 \n
2.4.4 关注仿生技术的探索创新 / 050 \n
2.5 本章小结 / 052 \n
\n
第3章 高层建筑功能设计中的技术创新055 \n
3.1 功能范畴创新目标 / 056 \n
3.1.1 功能的高效性 / 056 \n
3.1.2 功能的平衡性 / 058 \n
3.2 功能高效性的技术创新对策 / 060 \n
3.2.1 结构选型的动态适应 / 060 \n
3.2.2 布局设置的张弛有序 / 064 \n
3.2.3 空间塑造的多样均衡 / 066 \n
3.2.4 交通组织的便捷流畅 / 068 \n
3.2.5 整体功效的整合提升 / 071 \n
3.3 功能平衡性的技术创新对策 / 074 \n
3.3.1 功能体系的优化 / 075 \n
3.3.2 功能领域的扩展 / 077 \n
3.3.3 功能模式的综合 / 080 \n
3.4 本章小结 / 083 \n
\n
第4章 高层建筑环境设计中的技术创新085 \n
4.1 环境范畴创新目标 / 086 \n
4.1.1 外部环境的城市化与生态化 / 087 \n
4.1.2 内部环境的人性化与生态化 / 090 \n
4.2 外部环境的城市化与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对策 / 092 \n
4.2.1 宏观层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 092 \n
4.2.2 中观层次——改善区域城市环境 / 095 \n
4.2.3 微观层次——营造外部场地环境 / 098 \n
4.3 内部环境的人性化与生态化的技术创新对策 / 102 \n
4.3.1 高空化的共享空间 / 103 \n
4.3.2 立体化的竖向景观 / 105 \n
4.3.3 垂直化的自然通风 / 109 \n
4.3.4 智能化的表皮设计 / 113 \n
4.4 本章小结 / 118 \n
\n
第5章 高层建筑形式设计中的技术创新119 \n
5.1 形式范畴创新目标 / 120 \n
5.1.1 外在美:展示个性形态 / 121 \n
5.1.2 内在美:表达深刻内涵 / 123 \n
5.2 外在美的技术创新对策 / 125 \n
5.2.1 简洁之美——基本几何形体的组合变化 / 125 \n
5.2.2 张力之美——整体支撑结构的理性扭转 / 128 \n
5.2.3 表皮之美——不同材料质感的生动演绎 / 130 \n
5.2.4 环形之美——垂直组织结构的整体颠覆 / 132 \n
5.2.5 曲线之美——传统“方盒子”高层的超现实突破 / 134 \n
5.3 内在美的技术创新对策 / 136 \n
5.3.1 文化内涵——形神合一的文化演绎 / 136 \n
5.3.2 生态内涵——由表及里的生态追求 / 138 \n
5.3.3 地域内涵——多元共生的地域阐释 / 140 \n
5.3.4 政治内涵——整体统一的政治隐喻 / 143 \n
5.3.5 城市内涵——动态发展的景观重塑 / 144 \n
5.4 本章小结 / 148 \n
\n
本书小结151 \n
参考文献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