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记录、传说和故事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代官方组织或地方民间编写的许多史志、典籍,都有天文、气象、物候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观测记载。我国早有文字记载的气象观测方面原始档案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经研究发现,殷墟甲骨文卜辞中不但有各种天文、气象、物象等观测文字,而且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从考古学家对1936年出土的一片殷墟卜辞进行的研究表明:公元前1217年中国不仅已能做出10天的天气预报,还有连续10天的天气预测及实况记录。 \n周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对天气气候的变化也就越来越重视,从中央到各诸侯列国都设有观天、祭礼的场所,称为“灵台”“明堂”。 \n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乱,社会不稳定,各国都非常重视观天占候。有每逢节气日历记录物候和天气的传统,《左传》中就记录了许多关于云和大气光象的观测结果并首次论述了“八风”(八种风向)。《管子》中也有气候、节气、物候方面的论述,明确提出了清明、大暑、小暑、始寒、大寒五个节气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