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工业技术理论/总述辫状河型冲积扇沉积体系及优质储层分布模式: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白杨河现代冲积扇为例

辫状河型冲积扇沉积体系及优质储层分布模式: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白杨河现代冲积扇为例

辫状河型冲积扇沉积体系及优质储层分布模式: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白杨河现代冲积扇为例

定 价:¥108.00

作 者: 靳军,纪友亮,杨召,高崇龙,雷海艳 等
出版社: 中国石化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450661 出版时间: 2018-11-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辫状河型冲积扇沉积体系及优质储层分布模式》一书以沉积学理论为基础,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野外露头、探槽、粒度分析、卫星图像、区域地质资料等,对和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冲积扇岩相特征、微相类型及相带展布进行识别与划分,并建立其沉积模式及明确优质储层分布规律,解决了冲积扇沉积演化特征及其砂砾岩储层成因的难点问题。为砂砾岩油藏的勘探开发中,预测冲积扇成因的优质储层分布提供理论依据。 \n

作者简介

  靳军,男,汉族,1970年2月出生,48岁,甘肃天水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在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兼总地质师,从事实验地质综合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具有26年的一线生产工作经验、较为扎实的油气地质研究基础和较为丰富的准噶尔盆地勘探开发理论知识。 纪友亮,男,生于1962年10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层序地层学、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储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973项目二级课题负责人。1991年9月获石油地质学博士学位。199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1996年晋升为博导。1996年12月-1997年4月,在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作访问学者。2003年2月调入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工作。2007年3月开始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5篇被SCI收录,21篇被EI收录),出版专著9部,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2 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1项。现任沉积学报和古地理学报编委。 杨召,女,江苏响水县人,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石学与矿物学专业,高级工程师。现任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地质实验中心副总地质师,主要从事沉积学、储层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工作。承担油田公司级和院级研究课题数十项,并获得石油石化自动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1项。 高崇龙,男,1988年12月生,黑龙江省大庆人,博士,现为东北石油大学讲师,主要从事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石油地质学方向的研究,以作者身份发表SCI二区 2篇,EI 3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参与编写专著2本。 雷海艳,女,汉族,四川省蓬溪县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2012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现任新疆油田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地质实验中心实验员,主要从事岩石薄片鉴定工作,熟悉碎屑岩、火成岩和碳酸盐岩的镜下鉴定。多次承担油田公司级和院级研究课题,并获得油田公司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和院级成果多项。

图书目录

第一章冲积扇研究现状及进展

\n

第一节冲积扇研究历史及进展概述

\n

第二节冲积扇基本地貌特征及单元构成

\n

第三节冲积扇类型划分

\n

一、按扇体发育位置冲积扇类型划分

\n

二、按气候条件冲积扇类型划分

\n

三、按相序层序演化冲积扇类型划分

\n

四、按主体沉积机制冲积扇类型划分

\n

五、按碎屑沉积物性质、沉积机制及沉积结构冲积扇类型划分

\n

第四节冲积扇形成机制及其沉积特征

\n

一、初始沉积过程

\n

二、二次沉积及改造过程

\n

第五节冲积扇沉积模式

\n

一、泥石流型冲积扇沉积模式

\n

二、河流型冲积扇沉积模式

\n

三、综合沉积模式

\n

四、冲积扇沉积演化模式

\n

第六节冲积扇发育的影响因素

\n

一、流域盆地

\n

二、扇体周缘环境

\n

三、气候条件

\n

四、构造作用

\n

第二章白杨河冲积扇发育区域地质背景

\n

第一节区域构造位置及构造条件

\n

第二节研究区构造—沉积演化

\n

第三节研究区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

\n

第三章白杨河冲积扇基本概况及测点分布

\n

第一节盆地边缘扇群特征对比

\n

第二节白杨河冲积扇基本概况

\n

一、扇体上游流域盆地特征

\n

二、扇体形态及地貌单元构成

\n

第三节研究测点分布

\n

第四章白杨河冲积扇岩相类型及成因

\n

第一节砾岩各岩相特征及成因

\n

一、杂基支撑砾岩相(Gmm)

\n

二、块状砾岩相(Gcm)

\n

三、递变层理砾岩相(Gcg)

\n

四、交错层理砾岩相(Gcc)

\n

五、韵律层砾岩相(Gcs)

\n

六、叠瓦状砾岩相(Gci)

\n

七、支撑砾岩相(Gco)

\n

八、“S”形前积层理砾岩相(Gcf)

\n

第二节砂岩各岩相特征及成因

\n

一、块状砂岩相(Sm)

\n

二、平行层理砂岩相(Sh)

\n

三、大型交错层理砂岩相(Scl)

\n

四、小型交错层理砂岩相(Scs)

\n

五、风成砂岩相(Se)

\n

第三节粉砂岩各岩相特征及成因

\n

一、波纹层理粉砂岩相(Fr)

\n

二、块状粉砂岩相(Fm)

\n

第四节泥岩岩相(M)特征及成因

\n

第五章白杨河冲积扇亚相划分及特征

\n

第一节扇根内带与扇根外带分界线及划分依据

\n

一、扇体不同部位剖面砾石砾径变化

\n

二、片流沉积的首次出现位置

\n

第二节扇根与扇中分界线及划分依据

\n

一、扇面坡度变化

\n

二、扇面流沟间宽度变化

\n

第三节扇中与扇缘分界线及划分依据

\n

一、扇缘砂岩及泥岩等细粒沉积物的显著出现

\n

二、扇面坡度变化

\n

第四节白杨河冲积扇各亚相沉积特征

\n

一、扇根亚相整体沉积特征

\n

二、扇中亚相整体沉积特征

\n

三、扇缘亚相整体沉积特征

\n

四、扇体不同部位粒度变化特征

\n

第六章白杨河冲积扇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特征

\n

第一节扇根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n

一、补给水道微相

\n

二、扇根片流微相

\n

三、主槽及槽间带微相

\n

第二节扇中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n

一、辫状水道微相

\n

二、扇中片流带

\n

三、扇中辫状沟槽

\n

第三节扇缘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

\n

一、径流水道微相

\n

二、扇缘湿地

\n

第七章白杨河冲积扇不同部位岩相及微相发育特征

\n

第一节扇体不同部位岩相发育特征

\n

一、扇根部位岩相类型及岩相组合变化

\n

二、扇中部位岩相类型及岩相组合变化

\n

三、扇缘部位岩相类型及岩相组合变化

\n

四、扇体不同部位岩相组合差异及比例变化

\n

第二节扇体不同部位沉积微相发育特征

\n

一、扇根部位沉积微相发育特征

\n

二、扇中部位沉积微相发育特征

\n

三、扇缘部位沉积微相发育特征

\n

第八章白杨河冲积扇沉积模式及沉积演化过程

\n

第一节洪水期沉积模式

\n

第二节间洪期沉积模式()

\n

第三节扇体沉积构型单元划分()

\n

第九章优质储层岩相类型及分布规律

\n

第一节支撑砾岩相优质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n

一、支撑砾岩形成机理

\n

二、支撑砾岩分布规律

\n

第二节砂岩相优质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

\n

第十章白杨河冲积扇沉积演化控制因素

\n

第一节白杨河冲积扇发育的静态控制因素

\n

第二节白杨河冲积扇发育的动态控制因素

\n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