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伦理学(道德学)中华孝文化论

中华孝文化论

中华孝文化论

定 价:¥89.00

作 者: 李仁君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20332040 出版时间: 2018-09-01 包装:
开本: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华孝文化初论》共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包括上篇和下篇,上篇:论孝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下篇:中华传统孝文化的综合研究;附篇部分为:历代帝王与孝治的形成。上篇侧重于孝的发展脉络梳理,主要论述了从动物的反哺本能到人类孝意识产生的历史脉络,然后分别阐述了孝德、孝道和孝治的历史发展过程,最后对孝治之后孝的发展、变异以及现代性反思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对当代弘扬孝文化的意义作了概述。下篇汇集了近年来我的部分孝文化理论研究文章,其中涉及到儒家传统孝文化、新时期孝文化以及地方孝文化三个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心得。附篇部分的成稿较为复杂,原本是我为了进一步弄清“作为个体道德和家庭伦理范畴的孝是如何走向政治伦理的”“孝治思想是如何形成的”“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是如何实践的”等问题而收集的一些资料,竟然成了“鸡肋”,食之无所得,弃之又可惜,经过一番内心纠结,还是决定编人附篇部分,以便供其他研究者查阅,吾心欣慰。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孝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孝本义为“善事父母”,即是对生命孕育者、身体养育者和文化教育者的一种知恩、感恩和报恩之情并由此产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总和。孝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与宗教文化、封建政治文化甚至商业文化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一些封建性糟粕掺杂其中在所难免。近代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对传统孝文化进行口诛笔伐,大有“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愤愤之态,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对传统孝文化的全面了解。孝的本质特征是爱,孝的基本内容是爱亲、敬亲、事亲和念亲以及由此延伸出的种种行为,孝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言以蔽之,孝虽有封建性糟粕,也有人民性精华,我们在洗去“孝”身上的“糟粕”时,不能把“洗澡水和小孩一起倒掉”。任何的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文化虚无主义行为必将遭到历史的惩罚。

作者简介

  李仁君,男,1977年生,四川仪陇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哲学、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2001年毕业于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毕业后到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从事教育工作。2007年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师从陈德述研究员研习中国哲学。2010年6月获哲学硕士学位。同年7月,任教于阿坝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2017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3月,调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思想研究所(同年5月更名于马克思主义学院),从事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研究。先后在《社会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思想研究》、《中华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参与十余项各类课题。

图书目录

上篇 论孝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孝的起源
第一节 从动物报恩现象谈起
第二节 从自然到自觉——孝意识的萌芽
第三节 孝起源于人类母系氏族社会
第四节 从孝意识到孝行的演变
第二章 孝德的形成及发展
第一节 孝德的含义
第二节 孝德的形成
第三节 先秦儒家孝德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孝道的形成
第一节 孝道的概念
第二节 《孝经》的成书
第三节 《孝经》对孝德思想的总结与提升以及孝道理论的形成
第四节 《孝经》首次提出“以孝治天下”的理论模式
第四章 孝治理论的形成与实践
第一节 汉代儒家的政治转向
第二节 《春秋繁露》——儒家孝治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汉代“以孝治天下”的政治模式
第五章 孝的发展与嬗变
第一节 汉代以后孝道的演进和孝治的实践
第二节 《二十四孝》——愚孝的“经典之作”
第三节 宋明理学阶段:愚孝理论体系的最终成型
第四节 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孝的反思
第六章 孝文化的现代思考
第一节 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二节 新时代弘扬孝文化的意义
……
下篇 中华孝文化的综合研究
附篇 历代帝王与孝治的形成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