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所造成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受农业面源污染危害仍较大。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将其作为重点治理河流,开展了一系列的治理保护项目,虽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是流域水质污染依然严重,水质持续改善面临巨大挑战。尤其辽河上游区域,玉米为当地主要农作物,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辽河两岸部分区域虽进行了退耕还林草的保护措施,但仍存在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区。因此,农业面源污染物对辽河污染的贡献率不容忽视。农业中常采用河岸植被缓冲带来拦截农田中的面源污染物。河岸植被缓冲带,可称作河岸带或河岸缓冲带,是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过渡带,包括显著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陆地生态系统部分(即能够对水体产生影响的陆地区域)。河岸植被缓冲带是一个动态的水陆交错带的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特征和生态功能,是减少水土流失、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已经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认可。但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地区,每年的冻结期从10月底一直持续到翌年3月底,几乎占全年时间的一半。寒冷地区冬季使面源氮磷的迁移转化具有特殊性。有报道称,由于富营养化物质的冬季积累和冻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使得氮等富营养化物质对面源污染的贡献率较大。因此,在对辽河流域开展面源污染的防控研究,考虑构建合理的河岸缓冲带植被体系的同时,对春季冻融后地表径流所产生的面源污染也应加以关注。本文针对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在对辽河保护区河岸带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典型河岸带开展辽河保护区河岸缓冲带的构建及对面源污染控制的研究,明确河岸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阻控作用机理,初步得到具有控制辽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特点的河岸缓冲带优势模式。同时,开发绿色环保型材料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可以为寒冷地区河岸缓冲带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实际应用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阻控作用研究》所述内容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河上游河岸缓冲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阻控作用研究(41501548)”、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一般项目“生物炭对辽河上游河岸缓冲带阻控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作用研究(LJYL021)”、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7202-004)”的资助下共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