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追踪、分析过去15年间国内外规模大的300余个人数据泄露案例,本书指出,全球性的隐私侵害不断加剧,大数据污染的治理刻不容缓。但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保护面临新的内在悖论和外在挑战,包括与国家安全、信息知情、全球传播、传统伦理、数据无障碍跨境流动等的冲突,导致现有保护框架失效,急需寻求新的路径。本书在重新审视大数据时代的隐私权、分析世界90余国家和地区隐私保护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隐私分级保护框架:“(1)保护谁?(2)保护什么?(3)如何保护?”基于这一“金字塔”式的逻辑框架,本书从一层“保护谁”的角度,构建分级分类标准,将隐私主体从性别、年龄、职业、综合等维度分级;从第二层“保护什么”的角度,对隐私数据进行分级,区别对待各种类型的个人数据,重点保护敏感数据,并提出敏感数据的“定义模型与现实悖论”;从第三层“如何保护”的角度,重点对个人的自我保护作了探讨,调研中美“千禧一代”的隐私保护意识与行动的对比,并做统计学分析和对比,总结个性、归纳共性,提出“五大悖论”。对此,本书提出“以小数据思维应对大数据侵害”的策略,“对比、细分、溯源”,为个人隐私建立一道屏障。最后,本书指出,大数据污染是新技术的一种暴力与恶,为破除大数据时代的隐私魔咒,需要重构人与技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