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到来,促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诞生与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明确指出:信息素养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信息技术课程已经进行了很好的实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在2017年,浙江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省,将信息技术科目首次纳入高考选考科目,其分值占比与传统选考科目一致。这对信息技术教育来说是令人振奋的事情。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许多欠发达地区,这一课程的发展现状却让我们迷惑: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不受重视,往往由其他学科老师兼任,信息技术课是很多孩子眼中的“玩课”。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受“高考指挥棒”和“计算机工具论”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承担信息技术教学、还要带学生参加竞赛、参与教研活动、兼任网管、电教的工作,其教师职称评定比较困难……以上种种现象,其深层次的原因很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多方努力。我们认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增强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在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师资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举措,玉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自2002年开始招收教育技术学本科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骨干,在实践中他们也发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好方式就是广泛参考信息技术教师们的优秀案例,从中借鉴反思,迅速成长。基于此,我们广泛搜罗了目前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精彩案例——很多案例都是在各类信息技术案例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的经典范例,对教师有极大的参考价值。编排体例上,我们参考《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初中部分的架构体系,按照“一个基础、两个扩展”模块的结构,对每一个单元的课程目标都配2个精彩案例。每一个案例后面都附有点评,这些点评主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案例亮点、改进建议等方面展开,有些则是这些案例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促进大家对这门课程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