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生态脆弱区生态红线划定问题研究

生态脆弱区生态红线划定问题研究

生态脆弱区生态红线划定问题研究

定 价:¥40.00

作 者: 刘加林,李晚芳,马翼飞,王晓军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丛编项: 湘中农村发展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09247604 出版时间: 2018-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225 字数:  

内容简介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健康,而我国又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较大国家之一,生态环境问题在脆弱区尤为突出。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基于生态环境管理机制创新而提出的环境治理国策,其在广东等一些省市的实际应用均已取得较好成效。因此,《生态脆弱区生态红线划定问题研究/湘中农村发展丛书》深入探讨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问题,寻找其实现机制,对解决我国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共荣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

  刘加林,湖南娄底市人,1978年2月出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湖南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生态环境与生态产业研究,先后在《农业经济问题》、《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国地质大学学报》、《湘潭大学学报》、《统计与决策》、《科技管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论文15篇: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佘项。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教学比武三等奖1项,市级社科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挑战杯省级银奖、铜奖多项。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研究
二、生态脆弱区相关研究
三、主要研究方法梳理
四、主要研究范域梳理
五、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生态脆弱区内涵与特点
一、生态脆弱区的内涵
一、生态脆弱区的特征
三、生态脆弱区的类型
四、生态脆弱区的分布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与逻辑起点
一、生态保护红线的渊源
二、生态保护红线的演变历程
三、生态保护红线的内涵、特征与原则
四、生态脆弱性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关系
第三节 生态保护红线与其他要素红线关系分析
一、生态保护红线与耕地红线的关系
二、生态保护红线与水资源控制红线
三、生态保护红线与林业生态红线
四、生态保护红线与海洋生态红线
五、生态保护红线与各要素红线总结
第四节 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保护红线的关系分析
一、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保护红线一致性逻辑起点与发展
二、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的根本与保障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前提与基础
第三章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博弈分析
第一节 生态脆弱区的环境建设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一、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必要性
二、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践经验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利益相关主体分析
一、政府
二、企业
三、公众
第三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博弈分析
一、政府与公众的博弈行为分析
二、政府与企业的博弈行为分析
三、中央、地方与企业的博弈行为分析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利益协调机制设计
一、建立与完善利益主体参与机制
二、建立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三、建立与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四、建立与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第四章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安全格局耦合分析
第一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安全格局耦合的逻辑思路
一、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安全格局耦合的结点:生态安全
二、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安全格局耦合实现条件:生态保护源地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安全格局耦合实现技术路线
一、耦合的基本原则
二、耦合的基本方法
三、耦合的主要方案
第三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安全格局耦合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完善生态安全格局框架体系
二、建立完善监测管理机制
三、建立完善评估与考核机制
四、建立完善社会参与机制
第五章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标准研究
第一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理论
一、生态适宜性分析
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理论
三、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成模型框架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关键问题
一、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最小面积的确定
二、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思路与方法的确定
三、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机制亟待完善
四、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法律保障亟待构建
第三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一、生态脆弱区生态基本服务保护红线标准
二、生态脆弱区环境质量保护红线标准
三、生态脆弱区资源利用保护红线标准
第四节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方法
一、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型评价方法
二、NPP定量指标评价方法
三、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
第五节 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
一、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二、土地沙化敏感性评价
三、石漠化敏感性评价
四、评价分级
第六章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政府行为影响因素
一、缺乏统一协调机制
二、生态保护红线落地配套政策失位
三、生态追责制度不健全
四、生态保护红线执法不清晰
第二节 法律政策影响因素
一、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缺乏基本立法
二、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缺乏专项立法
三、生态保护红线法律责任缺失
第三节 市场行为影响因素
一、缺乏统一监管机制
二、生态产品市场机制不成熟
三、生态产品购买与供给有效性不足
第四节 社会观念影响因素
一、思想认识不统一
二、生态保护红线意识不强
三、生态保护红线公众参与程度低
第七章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实现的创新机制研究
第一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政府机制
一、生态保护红线差异化管理与监控机制
二、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绩效考核机制
三、生态保护红线的部门利益协调机制
四、生态保护红线的负面清单制度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
一、生态保护红线的法律法规保障机制
二、生态保护红线的执法能力建设机制
三、生态保护红线越线责任追究机制
第三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市场机制
一、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补偿机制
二、严格产业准入机制
三、健全排污权有偿交易机制
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社会监督机制
一、生态保护红线公众参与机制
二、培育良好的生态保护红线意识
三、社会民间组织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