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武术文化首次在世界人民面前亮相,是1936年在德国柏林召开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当时中国派出了以郑怀贤教授为首的武术代表队参加了奥运会。在会上,中国武术代表队表演了“武当剑法”“钢叉术”“擒拿对打”及传统的武术套路等精彩项目,给各国运动员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会后代表队应邀又在汉堡等地做了多场巡回表演,受到了德国人民的称赞。中国人一次向世界人民宣传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给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带来了春天般的勃勃生机。武术文化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中华武术不仅成为人民大众强身健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且纳入了国家体育竞赛及表演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出版的武术书籍不计其数;全国武术馆、校、社、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群众性的武术运动蓬勃发展;世界各国武术社团及武术爱好者,相继来到中国学习武术和交流经验;中国的运动员、教练员也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武术比赛,传授中国武术并进行武术文化交流。顺应武术蓬勃发展形势的需要,“国际武术联合会”于1991年成立。至此,中华武术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华武术已走向世界,造福人类。武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人文科学。它集健身益寿、攻防技击和艺术欣赏等价值为一体,汇东方文化于一身,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它不仅是一种形体锻炼和精、气、神的内在运动,更是一种陶冶精神、修身养性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正确认识、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一切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和科学成果都是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积累了多少代人的智慧成果,它的文化内涵、攻防技击和经验都是不断地继承、不断地发展的结果。不尊重和不继承前辈的经验是否认民族文化遗产的表现,当然就谈不上学习和发展。但是仅限于继承,把前辈的东西和师训当作一成不变的教条,墨守成规,述而不作,生硬模仿,也会阻碍事物的发展,难以创造传统武术文化的更高水平和个性特点。我们要认真地深入调查研究,将前辈的传统武术文化挖掘出来。“去其糟粕,吸其精华”,以科学的态度去继承、发展、创新、提高,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