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儒家教化及历史演变
第一节 儒学及其历史必然
一、“儒”字阐释
二、早期儒学形成
三、儒学地位确立的历史必然
第二节 儒家核心教化功能
一、教化的阐释
二、儒家教化
三、与西方教化的比较
第三节 儒家教化的历史演变
一、先秦时期的教化
二、两汉魏晋时期的教化
三、隋唐时期的教化
四、宋元时期的教化
五、明清时期的教化
六、近现代教化
第二章 儒家教化逻辑起点:人
第一节 人为何物
一、人的阐释
二、人就是“人
第二节 人是文化化的人
一、何为文化
二、文化即化人
第三节 儒家教化凸显成人成贤意识
一、凸显“人”的意识
二、人禽有别
三、君子与小人之别
第三章 儒家教化的理论基础:人性论
第一节 人性及人性论
一、何为人性
二、历史上的人性论
第二节 人性可“伪
一、人性可“伪
二、如何“伪
第三节 人性同质与差异性
一、人性同质性
二、人性差异性
第四章 儒家教化的核心观念:仁义
第一节 儒家仁爱观及其演变
一、仁的阐释
二、孔予仁爱观
三、孔子后学仁爱观
第二节 仁爱与仁政
一、仁与仁政
二、仁政与民本
三、仁政实施
第三节 义孝等观念
一、义等观念
二、孝等观念
第五章 儒家教化个体价值指向:生生至善与荣生 第一节 生生不息
一、天地之大德日生
二、“生生”观及其演变
三、重生乐生
第二节 止于至善
一、守善去恶
二、止于至善
第三节 追求荣生
一、类生命
二、追求荣生
三、物吾与也
第六章 儒家教化社会价值旨归:秩序与和谐
第一节 人道源于天道
一、人道源于天道
二、纲常论
三、秩序情结
第二节 礼治与秩序
一、礼之内涵
二、礼治与秩序
三、秩序与文明
第三节 乐教与和谐
一、乐教与和谐
二、乐教怡情与养性
三、礼乐互构
第七章 儒家教化实施正式组织
第一节 官方政府力推
一、君王表率
二、官吏力推
三、祭祀与教化
第二节 学校教育广施
一、学校教育与教化
二、太学与教化
三、蒙学与教化
四、书院与教化
第三节 法规制度保障
一、重刑教
二、选士制度
三、科举制度
第八章 儒家教化非正式组织
第一节 家族家谱家训与教化
一、宗族家族与教化
二、家谱与教化
三、家训与教化
第二节 民间社会组织
一、乡规民约与教化
二、民间祭祀与教化
三、乡礼民俗与教化
第三节 民间宗教组织
一、德福一致原则
二、佛教劝善 三、道教劝善
第九章 儒家教化实现的文艺载体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与教化
一、诗言志美教化
二、唐宋诗词与教化
三、戏曲与教化
四、古代杂剧小说与教化
第二节 传统书法绘画等艺术与教化
一、传统书法与教化
二、传统绘画与教化
第三节 传统建筑与教化
一、古代建筑与教化
二、孔庙与人文教化
三、汉代画像与教化
第十章 儒家教化的自我内化
第一节 个体自我内化
一、内化于心
二、自我人性陶冶
第二节 自我内化路径
一、学思结合
二、以理导欲
三、克治省察
第三节 自我内化境界
一、诚和敬畏
二、致“中和
三、自然境界
第十一章 儒家教化的当代启示
第一节 凸显人的尊严与价值
一、重人的尊严
二、彰显人文教育
三、凸显人民中心
第二节 构建多维教化体系
一、重典礼仪式的熏陶
二、为政者及典范的正能量感染
三、人性涵养日用生活化
第三节 培育良知
一、良知良能
二、良知即天理
三、修炼自觉自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