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中医基本知识入门
1 中医学发展简述 / 001
2 中医学对人体的基本看法 / 005
2.1 阴阳五行学说 / 005
2.1.1 阴阳学说 / 005
2.1.2 五行学说 / 005
2.2 藏象学说 / 006
2.2.1 肺藏 / 006
2.2.2 肾藏 / 007
2.2.3 脾藏 / 008
2.2.4 肝藏 / 008
2.2.5 心藏 / 009
2.3 气血津液学说 / 009
2.4 经络学说 / 010
3 诊察方法 / 011
4 六纲辨证——中医看待疾病的关键 / 013
4.1 虚实 / 014
4.1.1 实证 / 015
4.1.2 虚证 / 020
4.2 寒热 / 023
4.2.1 寒证 / 023
4.2.2 热证 / 023
4.3 升降 / 024
4.3.1 气机上逆证 / 024
4.3.2 气机下陷证 / 024
5 治则治法 / 025
5.1 扶正祛邪 / 025
5.1.1 正气不足的治法 / 025
5.1.2 祛除邪气的治法 / 025
5.2 调整寒热 / 026
5.2.1 祛除寒邪的治法 / 026
5.2.2 祛除热邪的治法 / 026
5.3 调理气机的升降出入 / 026
下篇 中医调养入门
6 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 / 027
6.1 食疗 / 027
6.2 针灸 / 027
6.3 耳针 / 041
6.4 拔罐 / 050
6.4.1 常用罐的种类 / 050
6.4.2 常用玻璃罐的吸附方法 / 051
6.4.3 常用玻璃罐的拔罐方法 / 051
6.4.4 起罐方法 / 052
6.4.5 注意事项 / 052
6.5 中医推拿 / 052
7 常见病症的中医调理 / 056
7.1 感冒 / 056
7.1.1 风寒犯肺卫证 / 056
7.1.2 风热犯肺卫证 / 057
7.1.3 湿热犯卫气分证 / 059
7.2 咳嗽 / 060
7.2.1 风寒犯肺证 / 060
7.2.2 风热犯肺证 / 062
7.2.3 肺阴亏虚证 / 063
7.2.4 脾虚生痰证 / 064
7.3 失眠 / 065
7.3.1 心火亢旺证 / 065
7.3.2 心阴血虚证 / 066
7.4 消化不良 / 068
7.4.1 邪滞脾胃证 / 068
7.4.2 脾胃亏虚证 / 069
7.5 便秘 / 070
7.5.1 胃肠燥热证 / 070
7.5.2 脾气虚证 / 071
7.5.3 阴血亏虚证 / 072
7.6 腹泻 / 073
7.6.1 胃肠寒湿证 / 073
7.6.2 胃肠湿热证 / 074
7.6.3 脾胃亏虚证 / 076
7.7 头痛/偏头痛 / 076
7.7.1 肝气上逆证 / 077
7.7.2 寒凝经络证 / 078
7.7.3 瘀阻经络证 / 079
7.8 呃逆 / 080
胃气上逆证 / 080
7.9 腰痛 / 081
7.9.1 湿邪阻络证 / 081
7.9.2 肾虚证 / 082
7.10 足跟痛 / 083
肾虚证 / 083
7.11 上火 / 084
7.11.1 实热证 / 084
7.11.2 湿热证 / 085
7.11.3 阴虚火旺证 / 086
7.12 中暑 / 087
7.12.1 暑热炽盛证 / 087
7.12.2 外寒内热证 / 088
7.13 肥胖 / 089
7.13.1 痰湿内盛证 / 089
7.13.2 脾气虚证 / 091
7.14 消瘦 / 091
7.14.1 脾胃虚弱证 / 091
7.14.2 肝郁脾虚证 / 092
7.15 高血压 / 093
肝气上逆证 / 093
7.16 低血压 / 094
7.16.1 中气下陷证 / 094
7.16.2 肝气上逆证 / 095
7.17 高脂血症/脂肪肝 / 095
7.17.1 痰瘀互结证 / 096
7.17.2 脾虚生痰证 / 097
7.18 糖尿病 / 097
7.18.1 脾肾亏虚证 / 097
7.18.2 湿热内蕴证 / 098
7.19 肿瘤 / 099
7.19.1 气滞血瘀痰凝证 / 100
7.19.2 脾虚生痰证 / 100
7.20 月经不调 / 100
7.20.1 气滞血瘀证 / 101
7.20.2 气血亏虚证 / 102
7.20.3 肾虚证 / 103
7.21 痛经 / 104
7.21.1 气滞血瘀证 / 104
7.21.2 气血亏虚证 / 105
7.22 乳房胀痛 / 105
肝气郁滞证 / 105
7.23 痤疮(青春痘) / 106
7.23.1 瘀热证 / 106
7.23.2 痰热证 / 107
7.24 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 / 108
7.24.1 营卫不和证(卫气失调证) / 109
7.24.2 血热证 / 109
7.24.3 湿热证 / 110
7.25 过敏性鼻炎 / 111
7.25.1 营卫不和证(卫气失调证) / 111
7.25.2 脾虚生痰证 / 112
8 常见体质的中医调理 / 113
8.1 平和质 / 113
8.1.1 定义 / 113
8.1.2 成因 / 113
8.1.3 舌象 / 113
8.1.4 体质特征 / 114
8.1.5 健康处方 / 114
8.2 气虚质 / 114
8.2.1 定义 / 114
8.2.2 成因 / 114
8.2.3 舌象 / 114
8.2.4 体质特征 / 115
8.2.5 健康处方 / 115
8.3 阳虚质 / 116
8.3.1 定义 / 116
8.3.2 成因 / 117
8.3.3 舌象 / 117
8.3.4 体质特征 / 117
8.3.5 健康处方 / 117
8.4 阴虚质 / 119
8.4.1 定义 / 119
8.4.2 成因 / 119
8.4.3 舌象 / 119
8.4.4 体质特征 / 119
8.4.5 健康处方 / 120
8.5 痰湿质 / 121
8.5.1 定义 / 121
8.5.2 成因 / 121
8.5.3 舌象 / 121
8.5.4 体质特征 / 121
8.5.5 健康处方 / 122
8.6 湿热质 / 122
8.6.1 定义 / 122
8.6.2 成因 / 123
8.6.3 舌象 / 123
8.6.4 体质特征 / 123
8.6.5 健康处方 / 124
8.7 瘀血质 / 124
8.7.1 定义 / 124
8.7.2 成因 / 124
8.7.3 舌象 / 125
8.7.4 体质特征 / 125
8.7.5 健康处方 / 125
8.8 气郁质 / 126
8.8.1 定义 / 126
8.8.2 成因 / 126
8.8.3 舌象 / 126
8.8.4 体质特征 / 127
8.8.5 健康处方 / 127
8.9 实热质 / 128
8.9.1 定义 / 128
8.9.2 成因 / 128
8.9.3 舌象 / 128
8.9.4 体质特征 / 129
8.9.5 健康处方 / 129
8.10 肾虚质 / 130
8.10.1 定义 / 130
8.10.2 成因 / 130
8.10.3 舌象 / 130
8.10.4 体质特征 / 131
8.10.5 健康处方 / 131
9 常见疾病的就医策略选择 / 133
9.1 诊断上的区别 / 133
9.2 适合看中医的疾病 / 133
9.3 适合看西医的疾病 /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