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孝民屯4 殷商遗存·墓葬(套装上中下册)/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是《安阳孝民屯》考古发掘报告第四卷,主要报道的是殷墟墓葬,因此也可称之为《安阳孝民屯》之殷墟墓葬卷。报告编写之初,编写者就拟采用《天马曲村》的方式,以墓葬为单位,全面报道每一座墓葬的信息,并据此思路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修复、绘图、照相,且最终形成了报告初稿。其间曾因报告出版成本太高,这一版本几近夭折。最后,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终得以此种方式全面报告发掘资料,也算是我们坚守初心而得始终吧。坦率地说,全部报道相关材料,除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整理外,也面临着“风险”。这种风险指的是材料本身的“瑕疵”,也即考古发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纰漏等会一览无遗。尽量客观地反映考古发掘状况,直面发掘中的疏漏,对发掘者而言需要勇气。虽然我们自认为墓葬的田野工作做得比较细致,提取到一些此前殷墟发掘较少关注的信息,诸如葬具结构、墓底桩孔、墓主服饰、墓室布幔等,但终究是大规模地配合基础建设的发掘,时间紧、任务重、工作进度快,同时现场参与人员众多、经历和背景差异较大等的窘境就不可避免。以致在发掘报告整理和撰写过程中,当完全按照比较理想和规范的标准来审视这批墓葬的全部发掘材料时,发现少部分墓葬的图、文和影像资料不同程度留下了缺憾。依据地层学原理,必须是晚期遗存清理完以后才可清理早期遗迹,这是考古发掘的基本常识。孝民屯遗址内殷墟墓葬大量被盗,盗沟或盗洞在深入到墓底后往往会变成横向,以掏挖墓葬内的随葬品。如果按着考古地层学原理,必须清理完盗沟或盗洞,然后才能清理未被盗扰的部分。但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实行,特别是较深的墓葬,如果单独清理盗洞,肯定会存在墓室塌陷等危险,同时,这也会大大增加时间和人力成本。我们采用的办法就是先挖一部分盗扰遗迹,再清理一部分未盗扰遗迹,二者大体同时清理至墓底。这种方法降低了风险、节约了时间,但收集材料时很难绘制盗沟或盗洞的剖面图。所以读者会发现,很多墓葬的平剖面图中,盗沟和盗洞的剖面图往往是缺失的。另有个别的、形制十分简单的墓葬,发掘时未绘制剖面图。希望诸如此类的瑕疵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理解。《安阳孝民屯4 殷商遗存·墓葬(套装上中下册)/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是集体劳动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