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音義,作爲專門解釋佛經中字詞音義的訓詁學著作,具有直接佐助僧俗閲讀佛典的作用,很早就隨佛教東傳至日本,且因其“辨音釋義”的特殊性而成爲中華佛教文化東傳的重要媒介。作爲古代學問的代表,漢傳佛經音義得以抄寫刊印,收藏保存,廣爲流傳,影響巨大。自奈良時代起,就有一部分學僧模仿漢傳佛經音義,開始編纂為己所用的音義書。隨著日本文字的產生及發展,日僧所撰音義也從呈“古漢風”到現“和風化”,并逐漸發展成爲日本式。所以日本佛經音義不僅量多(水谷真成《佛典音義書目》共分十二部,收有二百三十四種)且體式多樣,内容豐富,是一批非常重要的資料。遺憾的是,中國學界對這些資料所知較少,至今未能加以充分利用。本書*次較爲全面地對日本佛經音義加以梳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考證論述,旨爲向漢學界較爲全面地介紹這批重要資料。本書基本體例,每章首先論述各部佛經音義產生的背景,從中國到日本之歷程。其次,在現有日本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對日本史籍目錄中所記音義(現存或散佚),加以梳理、考證、論述。每章還專設一節,對各部佛經音義中之“名篇”加以詳細論考,從作者時代,體例内容,版本流傳,學術價值四大方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