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党政读物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修订版)

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修订版)

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修订版)

定 价:¥120.00

作 者: 薛晓荣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9502546 出版时间: 2019-0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每一项技术都是人类意愿的一种表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已经日益显现出其对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深刻影响。现代政党作为产生、形成于机械化大工业时代的特殊政治组织,在信息社会已经渐露峥嵘的新形势下,必然会对传统的政党组织结构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如何通过政党的组织重建从而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不仅是中外主流政党的普遍共识,更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作者简介

  薛小荣,1977年生,陕西省安康市人,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共首都互联网协会委员会党建顾问、上海市党的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亚太智库研究员。主要从事网络党建、互联网企业党建,戈尔巴乔夫改革等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四项。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出版“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研究”系列丛书:《网络党建论:互联网时代政党的组织变革与社会适应》、《网络党建能力论:信息时代执政党的网络社会治理能力》(第十三届全国优秀党建读物)、《互联网企业党建:技术、资本与政治逻辑张力下的政党治理》;出版“戈尔巴乔夫改革研究”系列丛书:《来自上面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来自下面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社会民主运动》《来自内部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共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与中央委员会》《来自外部的革命: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改革与西方遏制战略》等著作十部。

图书目录

第一章网络党建的基本问题(13)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13)

一、网络党建的必要性(14)

二、网络党建的可能性(21)

三、网络党建的实践性(27)

第二节概念与内涵(34)

一、网络党建的概念(34)

二、网络党建的内涵(38)

三、网络党建的理论(43)

第三节价值与功能(46)

一、网络党建的价值(47)

二、网络党建的功能(52)

第二章网络党建的目标任务(58)

第一节政党与政党声誉管理(58)

一、政党声誉:政党的人格化(59)

二、政党声誉管理:政党形象(63)

第二节身体在场:物理空间领域的政党声誉管理(64)

一、实在的空间: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路径依赖(65)

二、消失的地域: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现实困境(71)

三、重置的资源:传统政党声誉管理的自我调适(80)

第三节身体缺场:网络空间领域的政党声誉管理(86)

一、流动的时空: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总体态势(86)

二、隐匿的身份: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特征规律(92)

三、喧嚣的声音:政党网络声誉管理的治理原则(94)

第三章网络党建的组织主体(98)

第一节网络党组织的概念(99)

一、报纸—电台时代的政党组织(100)

二、网络—微博时代的政党组织(108)

第二节网络党组织的类型(120)

一、网站型网络党组织(120)

二、论坛型网络党组织(123)

三、博客型网络党组织(125)

四、手机型网络党组织(128)

五、平台型网络党组织(133)

第三节网络党组织的特征(139)

一、政党的“代言者”(140)

二、网络的“志愿者”(141)

三、市场的“竞争者”(143)

四、规则的“服从者”(145)

五、技术的“失控者”(147)

第四章网络党建的活动平台(149)

第一节党建网基本运行情况的调查(149)

一、党建网的建设情况(149)

二、党建网的管理情况(150)

三、党建网的使用情况(153)

第二节党建网基本功能的认知调查(156)

一、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分布(157)

二、调查对象的年龄比例分布(159)

三、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比例分布(160)

四、调查对象的职业比例分布(161)

五、调查对象的党龄比例分布(163)

第三节党建网基本功能的理论分析(163)

一、信息发布的传递工具(164)

二、党务开展的活动平台(166)

三、党群互动的沟通渠道(168)

四、主流声音的“聚集地”(171)

第四节党建网功能发挥的效用困境(174)

一、科学定位与组织管理的关系(174)

二、搭建平台与平等空间的关系(175)

三、优化结构与完善功能的关系(176)

四、资源整合与人才培养的关系(176)

第五章网络党建的基本功能(178)

第一节组织的信息化:建立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178)

一、党员党组织信息管理系统(179)

二、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181)

三、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182)

第二节党务的网络化:实现党的工作对社会的全覆盖(183)

一、党建信息发布的网络化(184)

二、基层党务活动的网络化(184)

三、党员学习教育的网络化(187)

四、党员组织管理的网络化(187)

第三节网络舆情治理:发挥网络党组织思想引导作用(191)

一、“大众麦克风”时代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192)

二、“众声喧哗”:“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作为(198)

三、政府舆情治理的成功经验:汶川地震时期的网络舆情(204)

四、“站在凳子上演讲的人”:网络党组织舆情治理的方式(210)

五、“伍皓微博”:网络党组织舆情治理的实践探索(213)

第六章网络党建的主要能力(215)

第一节组织凝聚能力(215)

一、把握组织凝聚能力的内涵(216)

二、增强组织凝聚能力的意义(219)

三、提升组织凝聚能力的途径(226)

第二节媒介交流能力(237)

一、把握媒介交流能力的内涵(237)

二、增强媒介交流能力的意义(243)

三、提升媒介交流能力的途径(246)

第三节意见表达能力(252)

一、把握意见表达能力的内涵(252)

二、增强意见表达能力的意义(256)

三、拓展意见表达能力的途径(263)

结束语网络党建:信息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发展(269)

附录(273)

一、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网负责人员管理情况调查(273)

二、浦东新区基层党建网支部书记使用情况调查(276)

三、浦东党建网社会认知效果调查问卷(277)

四、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互联网+党建”(281)

参考文献(283)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