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文化地域文化宁化客家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化客家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化客家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定 价:¥58.00

作 者: 张桃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7842869 出版时间: 2018-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字数:  

内容简介

  客家人的历史决定了客家文化肇因于移民生活,移垦社会孕育了客家文化的形成。客家人的特性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客家文化的各个领域中。作为客家文化之一的宁化客家艺术与客家习俗,同样不能不受客家经历的直接影响,客家人客居他乡,聚族而居,所到之处多是战事较少的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甚少,于是他们沿袭着中原固有的传统信仰、伦理、语言、习俗等社会遗势进行生产和生活,呈现一种相对稳定的保守状态。但久而久之,又不能不与当地的经济文化、生产技术发生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从而逐渐形成一种较为独特的民间文艺和风俗习惯。对此,客家研究大师罗香林教授在《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客人尚自重,喜自尊,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肯舍弃固有的语言和习惯,国内如闽、赣、粤、桂、川、湘等省,固无用说,就在国外,如南洋群岛及安南、暹罗、台湾、北美洲等地,亦莫不然。往往足迹所至,即有其特别村舍,一切习俗,不肯与外人同化,昔时甚且不肯与外族或外系通婚,不肯学习外族外系的语言,这确是一种特殊现象。日人山口县造,谓客家原有一种自信和自傲的气质,再受海洋交通环境的影响,遂养成一种岛国人民的热血与精神,这一点很和日本人性质相似。我看,这倒是一句很可玩味的考语。”很明显,正是罗先生指出的“原有气质”和“再受影响”,构成了客家文化的特征,宁化客家艺术与客家习俗也不例外。本世纪初,“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崭新的概念闯入国人视野。该词是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剧而一起到来的,当全球化在所向披靡地“同化”人类的文化时,尤其是,当源自西方先进的现代化国家的文化逐渐占据主流话语时,处于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客家人却坚定地扼守与象征着历史文明的多元与灿烂。因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来对客家艺术展开系统研究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张桃,女,1971年生,博士,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理事,龙岩学院闽台客家研究院客座研究员。199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获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主持省级课题和横向课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课题和教育部课题多项,课题成果曾获福建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已m版学术专著一部,合著一部,译著两部,先后在各类学术期刊及论文集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宁化客家“游傩”
第一节 古老的巫傩文化
第二节 宁化客家“游傩”的由来
第三节 宁化客家游傩的特色
第四节 宁化客家“游傩”的价值
第二章 宁化祁剧
第一节 祁剧的传人
第二节 祁剧在宁化的普及
第三节 宁化祁剧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宁化祁剧的传承与保护
第三章 宁化高棚灯
第一节 宁化客家的花灯文化
第二节 淮土高棚百鸟灯的由来
第三节 高棚灯的民间艺术特色
第四节 高棚灯的推陈出新
第五节 客家花灯文化与客家社会生活的关系
第四章 宁化牌子锣鼓
第一节 曲牌——中国传统音乐的宝贵遗产
第二节 宁化牌子锣鼓的起源
第三节 宁化牌子锣鼓的应用
第四节 宁化“牌子锣鼓”的音乐特色
第五节 宁化牌子锣鼓的传承与发展道路
第五章 宁化客家山歌
第一节 宁化客家山歌的起源
第二节 宁化客家山歌分类赏析
第三节 宁化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
第六章 宁化客家祭祖习俗
第一节 宁化在客家流迁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 宁化客家祭祖习俗的兴起
第三节 宁化客家祭祖活动的方式
第四节 宁化祭祖活动的特色
第五节 客家祭祖的传承意义
第六节 宁化祭祖的濒危状况及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