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之两部,即佛经中的“乾闼婆”与“紧那罗”。“乾闼婆”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音神;“紧那罗”也是梵文音译,意译为“天乐神”。我们通常所说的飞天,就是他们的合称。飞天艺术虽出自古印度,但随着佛教的东传,它们在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各地安家落户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当地的文化艺术进行融合与交流,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形象。敦煌石窟中的飞天,正反映出了中国飞天艺术的完美性与中国式的审美精神,也显示出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杰出的表现才能。在敦煌的石窟中,竟有近300个洞窟绘有飞天形象,总计近5000身之多。他们与洞窟同时出现,从十六国开始飞越了十几个朝代,历时近千年,直到元末随着石窟的停建而消逝。这些生动、活泼的飞天图像,不受《造像度量经》的约束,以其千变万化的优美姿态,随意出现在洞窟中较高的壁面上:有的画在窟顶藻井图案的四角或中心部分、藻井垂幔的四周,有的画在佛龛顶部或窟壁上部周边,还有的画在佛故事画或佛说法图的上方。那些众多的优美飞天形象,或飘游在西方净土的上方,或穿行于楼阁间、佛说法时的背光中。他们生动地配合整窟壁画,起到重要的装饰作用,丰富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境。敦煌飞天经历了千年的岁月,他们的形象、姿态以及情趣、意境等展示出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些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吸引着人们,给人以真善美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