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导论
第一章物权的根本属性:绝对性之发现
第一节物权概念与性质的归纳
一、从所有权开始:从权能列举到本质概括
二、物权定义与性质的抽象归纳
第二节观察的角度:对物关系与对人关系
一、对人关系与对物关系之分歧
二、对物关系辨析及“对物权”的对人本质
三、物权对人关系的具体内容
四、调和与折中的努力
第三节绝对性:物权对人关系本质的最好概括
一、语词之困境
二、支配与排他:哪个更接近本质
三、从排他性到绝对性
第四节物权与债权的区分标准
一、 物债二分体系对研究物权根本属性的意义
二、非主流区分方式:量的区分
三、主流界分方式:质的区分
四、物权绝对性在型构二分法体系中的作用
五、绝对性标准对维系二分体系的作用
小结
第二章物权法之构造逻辑:绝对性之确立
第一节财产权形式的变迁与绝对性的确立
一、逻辑的起点:先法权时代的占有
二、历史的起点:早期社会的公有制
三、罗马法所有权观念:绝对性初步确立
四、日耳曼法和中世纪财产法:绝对性的迷失
五、绝对性的重构:现代物权制度
六、结论
第二节绝对所有权的制度背景
一、财产权构造的两种模式
二、观念基础:归属与利用、私有与公有
三、社会与经济背景:商贸经济、市民社会
四、方法论背景:理性与经验
五、绝对性的实现机制:推定
六、结论:物权绝对性与特定法系文化背景不可分
第三节康德“理性占有”思想对物权构造的影响
一、以前的所有权理论及其影响
二、康德 “理性占有”思想
三、“理性占有”思想在物权法中的影响
四、结论
小结
第三章绝对性之贯彻
第一节物权—占有的平行保护体制
一、物权与占有分离对照的逻辑
二、占有制度源流
三、占有性质之辨
四、占有的要件
五、占有保护的法基础
六、占有的功能与效力
七、结论:平行机制的潜在威胁:占有吞噬本权
第二节绝对性在物权构成要素中的贯彻
一、绝对性的要求:法律关系三极分立
二、绝对性在物权主体方面的贯彻
三、绝对性在物权客体中的贯彻
四、绝对性在物权要素中贯彻的不平衡
第三节绝对性在物权法诸原则中的贯彻
一、绝对性原则:物权绝对性的重述
二、法定原则:绝对效力的逻辑要求
三、公示原则:对抗第三人的前提条件
四、区分原则:绝对性在物权变动中的延伸
五、确定原则:绝对性原则的部分内涵
第四节物权绝对性的衍生效力
一、效力概说
二、“对抗型效力”:排他、优先、追及效力
三、“防卫型效力”:物权请求权
四、在执行与破产程序中:取回权、别除权、异议权
五、担保物权效力体系及其辨析(以抵押权为例)
小结
第四章绝对性之动摇:善意取得
第一节对善意取得的不同论证角度
一、目的论——交易安全论的批判
二、起源论的辨析
三、依据论的检讨
四、善意取得法基础的层次性
第二节绝对性与善意取得生成机制
一、善意取得问题的发生根源:绝对性内在矛盾
二、绝对性的内在矛盾集中于公示方法
三、以善意的要求弥补占有公示缺陷
四、善意取得与绝对所有权制度的变迁
第三节善意取得与公信力的同构问题
一、同构论与替代论的主张
二、构造基础的差异
三、同构论与替代论批判
第四节善意取得与物权绝对性的消长关系
一、扩大善意取得对绝对性造成更大侵蚀
二、“公信”命题下善意取得的扩张倾向批判
三、“物权变动模式”命题下的扩张倾向批判
四、“保护第三人”命题下的夸大倾向批判
五、善意取得的有限性
小结
第五章绝对性之反思
第一节财产权二分体系的反思及评价
一、对物权债权二分体系的反思
二、反思之反思
三、结论
第二节不同财产权观念的冲击
一、两种财产权构造模式及其联系
二、两种所有权观念及其发展逻辑
三、两种模式的冲突:所有权的泛化与失灵
四、绝对所有权的“解体”理论及其批判
第三节绝对性诸原则与意思自治的关系
一、表面矛盾
二、所有权自由与第三人自由的同等实现
三、绝对性诸原则与物权人自治的一致性
四、法定与形式主义之下的更大自治空间
五、法定与强制:在于概念而非实际效果
六、结论
第四节物权的限制与社会化问题
一、物权的限制及社会化的主要影响
二、物权社会化及限制的正当性反思
三、物权限制及社会化并未否定物权绝对性
四、物权限制及社会化与绝对性的内在一致
五、绝对性内涵的确定与物权科学性
六、结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