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于工会联盟与政党之间的关系,致力于探究政党实际上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以裂隙为基础的选区全民之需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随时间变化,以及在嵌入政府利益集团的制度性不同在此处的解释力度。鉴于对于所有自由民主政体的历时分析之宏大和文章篇幅问题,本研究选取三个案例——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社会裂隙,政党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在世界上较为成熟的民主国家,社会内基于诸如种族、族群或阶级等鲜明群体认同而产生的一些分歧主导着如何界定政治的大致轮廓。作者提出在政党政治中这种裂隙的消失并不必要意味着在社会中这种裂隙不复存在。相反,更可能的情况是,这种裂隙变得非常明显,并通过其它一些具体的政治组织的群体利益形式进行表达。极端的案例就是极端组织发起的攻击。而政党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大众政治机构,它具有深嵌到国家结构框架之中的倾向。因此反而侵蚀了其本身恰当实现其重要的功能——代表——的能力。作为一个理论框架,作者将社会裂隙理论重新应用到了政党和其它与选举相关的政治参与之中。本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这种路径允许将政党和其它致力于选举的政治组织(extra-electoral political organizations)在同一理论和方法论框架下进行比较。而这种框架也能使作者能够探索政党方案语言与有组织利益群体方案内容之间瞬息万变的关系。除了具体案例这一视角之外,本研究不仅会为政治裂隙、政党和有组织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做出理论贡献,还会为政党“如何才能更好反应那些基于社会裂隙的群体利益”提出一些基础性建议。这项研究有助于重新思考21世纪政体代表问题,以及政党与利益群里组织之间互动的研究。本书第一章主要介绍社会裂隙的概念,重点阐述了自由民主国家近几年来功能失调的趋势,提出基本假定和核心概念,并指出案例选择的基本原则。第二章选取特定的组织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特定的案例,包括民族联合会,美、德、日三国的主要的少数民族组织等。第三章指出分析路径及分析所需的数据。主要是使用数据化的分析方法,并选取特定的材料对美、德、日三国进行案例分析。第四章和第五章对政党体系与社会裂隙转化以及基于社会裂隙的分析,通过案例及数据分析,对两个基本假设作出总结。后一章是对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总结本书的主要发现,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