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作品集中国文学作品集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

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

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

定 价:¥128.00

作 者: 陈建华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2169191 出版时间: 2019-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32开 页数: 724 字数:  

内容简介

  周瘦鹃是民国时期通俗文学“礼拜六派”创始人之一,著名的翻译家、作家、出版家和电影评论家。在思想上他实践“新旧兼备”的改良主张,将国粹与西化熔于一炉。其小说创作颂扬“高尚纯洁”的爱情,同情妇女与弱势群体;形式上文言与白话并重,传承中国抒情传统,借鉴西方小说技巧,具有雅俗共赏的美学价值。他通过“影戏小说”等引进西方电影观念,为中国早期电影作出了重要贡献。周瘦鹃与紫罗兰的爱情传奇,事实与虚构交错,反映了民国时期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复杂性。同时,周氏及其同人把紫罗兰打造成文学杂志的品牌,以传统名花美人的审美意趣打造时尚女郎的形象,藉以传播现代物质文明,给市民大众带来美好明天的憧憬。

作者简介

  陈建华,1947年生于上海,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美国欧柏林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致远讲席教授。著有《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革命”的现代性——现代中国革命话语考论》《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和文化的转型》等。

图书目录

自序
   
    序章  文言、白话与新旧兼备的文化政治
    一、文学史的“文言”视角
    二、文言与白话:历史轮流转
    三、小说与纯文学
    四、《玉梨魂》与“共和”文化政治
    五、周瘦鹃与民初范式转型
    六、1920年代:公民社会与文学空间
    七、余论:世纪回眸新旧传统
   
    第一部  思想、社会与文学背景
   
    第二章  周瘦鹃、茅盾与二十年代初新旧文学论战
    一、“新”、“旧”文学之争
    二、新旧文学交手
    三、《自由谈小说特刊》
    四、“新文学”强势话语
   
    第三章  对照镜:“新”与“旧”的历史脉络化
    一、《留声机片》:女性痛苦与娱乐的反讽
    二、《创造》:女体消费与乌托邦空间
    三、 女性解放的不同想象
    四、对照镜:新与旧的脉络化
    五、余波与反思
   
    第四章  《申报?自由谈》:共和宪政与家国想象
    一、《自由谈》的沧桑
    二、“言论自由”的政治实践
    三、自觉开拓“言论自由”空间
    四、“小家庭”与国族想象
    五、新文人传统
   
    第二部  紫罗兰与“爱的社群”
   
    第五章 “紫罗兰”的自我再现与都市镜像
    一、自传体文本
    二、性别错乱:林黛玉与紫罗兰的幽灵
    三、“我的心很脆弱”
    四、“我是一个爱美成癖的人”
    五、“我是悲观的”
    六、“我是快乐的”
   
    第六章  紫罗兰魅影:爱情、婚姻与家庭
    一、紫罗兰现象
    二、《爱的供状》:爱情、婚姻与家庭的拉锯
    三、紫罗兰小说话语
   
    第七章  文学商品与文化意涵
    一、 紫罗兰走向公共空间
    二、 多种面孔与集体身份
    三、 绯闻:人言可畏的游戏
    四、 名花美人传统的终结
   
    第三部  小说创作
   
    第八章  早期心理小说与“礼拜六派”
    一、革命与共和、复古与西化
    二、“鸳鸯蝴蝶派”与“礼拜六派”之辨
    三、心理叙事的里外开拓
    四、文学场域“多元共生”的愿景
   
    第九章 “杜撰”小说:民初政治、女性与美学
    一、自认“伪翻译”
    二、革命、战争与国家意识形态
    三、英雌群像与家国想象
    四、暴力美学与抒情传统
    五、抒情传统的现代命运
   
    第十章  抒情传统、欧美文学与上海杂交
    一、从抒情走向喧嚣的都市交响
    二、拿破仑与法兰西浪漫主义
    三、“模范家庭”的核心价值
    四、教堂尖顶下的社会良心
    五、从抒情走向说教
   
    第十一章 “诗的小说”与抒情传统的回归
    一、诗与小说的中西谱系
    二、反讽与吊柜
    三、怪诞与象征
    四、被撕裂的抒情传统
   
    第四部  电影文化
   
    第十二章  文人从影与中国早期电影
    一、 引子:一个日本链接
    二、《影戏话》:电影观念的世界接轨
    三、“影戏小说”与本土文化政治
    四、移植好莱坞明星文化
    五、默片时代与新文人精神
   
    第十三章  《影戏话》: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
    一、从茶馆、戏园到影院
    二、 追求“逼真”:“新剧”与“影戏”
    三、 观念转型
    四、类型电影评论
    五、中国电影呼之欲出
   
    第十四章:“影戏小说”:早期欧美电影翻译
    一、早期电影史背景与理论切入
    二、“新女性”与家国伦理
    三、抒情与影像:语言的张力
    四、“全景景观”与美感经验
    五、“俗语现代主义”与本土特征
   
    第十五章  现代文学主体的视像技术建构
    一、电影文化与现代意识
    二、《红颜知己》:现代传媒的狂想
    三、“脑”代替“心”:意识主体的转型
    四、感知空间的视觉技术建构
    五、“九华帐”的屏幕装置
    六、说服诗学与民国主体
    七:现代文学主体的诞生
   
    第十六章  结语:上海世俗的百年沧桑
    一、引子
    二、文学、新剧和电影的会合
    三、维多利亚连接:从周瘦鹃到张爱玲
    四、《繁花》:世俗精神的新世纪展望
   
    附录:陈新民  我所知道的周吟萍
   


本目录推荐